金秋十月,又到了杂志征订季。杂志是公器,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共同阵地,读者是我们最大的倚靠,我们怀着敬畏和感恩,撰写了征订启事和征订理由。所有的努力,都是期待您订阅支持,感谢您继续关注《牡丹》文学杂志! 76年风雨兼程,76年辉煌华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砥砺奋进,共同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本期短篇小说特从征稿邮箱选出两篇作品《探秘烈士名单》和《纸伞》,以文学作品记录中华人
王选,1987年生,。曾获人民文学新人奖、华语青年作家奖、丰子恺散文奖、三毛散文奖、东坡诗文奖等奖项。出版《南城根:一个中国城中村的背影》《那些被光照亮的陌生人》《最后一个村庄》《青山隐》《彩虹预报员》《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世间所有的路》,入选央视网年度文学类推荐书单、探照灯书评人年度好书榜、百道好书榜、腾讯好书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年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影响力书等多种榜单,并多次被
有次跟一群人吃饭,在座基本都是画家,且年龄多在五六十岁期间。席间闲聊,说及婚姻、家庭等。人们嘲笑其中一画家,说是怕老婆。老婆是三管,管钱管事管人。他卖画,是挣了钱的,但都在老婆手里驀着。家中事务,也一应由老婆掌管定夺。而他人呢,也是早请示晚汇报。有人说,你都快一糟老头了,老婆还有啥不放心的,给块肉都啃不动了。有人接话,别看老,还能榨几两油呢,像某大师一样,被年轻女人迷住,囚禁起来,二十四小时不停画
倘若说年轻的80后作家王选近些年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寻常人等人生困境的捕捉与书写,那么,短篇小说《落白》就毫无疑问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不知道其他读者的感觉如何,我在阅读《落白》的过程中,情不自禁联想到的,竟然是中国新文学草创时期以一篇《沉沦》而惊世骇俗的郁达夫。他们二人的相似处,主要体现为对灰色落魄人生的艺术聚焦。 《落白》中那位身兼第一人称叙述者功能的主人公宁可,虽然拥有市商界精英联谊会秘
孙希彬 河南襄城人 现居河南平顶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莽原》《山西文学》《萌芽》《四川文学》等刊发表小说100多万字。 1 奉命去市老促会“跑会”,听到烈士名单的故事。 故事是老促会会长讲的,说是五十年前,为执行中共中央“綰毂中原"的战略方针,新四军季先念部第五师在黄霖将军的指挥下,挺进沙汝河流域,开辟豫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响对日作战第一枪。新四军某团一营二百余名指战员在汝湾镇牛头山阻击
刘子琳,1996年生,第六届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镜花水月》,散文诗集《陌上桑》,诗集《笔误阳关》,作品见于《牡丹》等刊。 1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我记不得他的样子。只记得,那天的雨下得很大。那把纸伞下,绵绵的细雨将天地同我们一起,缝在伞下。” 窗外,急促的雨脚敲打着老旧的玻璃窗。一群麻雀惊慌失措地跳到几人高的樟树下,抖动着翅膀。壁炉的火光,时明时灭。一声声的嗡鸣,渐渐靠近。 叶薇轻
李达伟,1986年生,现居云南大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十月》《花城》《长江文艺》《天涯》《芙蓉》《山花》等刑。出版散文集《暗世界》《大河》《记忆宫殿》《苍山》《博物馆》等。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湄公河文学奖、三毛散文奖、白马湖散文奖、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文学奖、云南省年度作家奖、滇池文学奖等。 1 我尽力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诗人、评论家和翻译家的人生与命运。
叶剑秀,现居河南省鲁山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作家》《莽原》《散文选刊》《山东文学》《安徽文学》《广西文学》等刊。曾获首届河南文学期刊奖短篇小说奖,第二十九届梁斌短篇小说一等奖。出版散文集《怀念爱》。 一 苏东坡累了,是那种寒彻心扉的疲累。 尽管他是以苏轼的名字誉满九州的,但人们喜欢叫他苏东坡,这名字接地气,浸满人间烟火的味道。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四月
李强,现居湖北武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刊,入选多种全国年度诗歌选本,出版诗集《感受秋天》《萤火虫》《山高水长》等八部。 我从小喜欢读书,并因此获得一个光荣绰号:书呆子。中华文明五千年,前赴后继书呆子。谁是第一个书呆子?《史记》没有记载。谁是最后一个书呆子?等到地老天荒。20世纪70年代,在湖北阳新龙港老街,左邻右舍一谈起书呆子,一般都指向李医生周医生的小儿子
温志国,1989年生,洛阳宜阳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河南日报》《射耕》等报刊。 适逢周末,母亲也得以休息。她兴致勃勃地打来电话,说是半年都没来了,要从县里来市里看望孙女。 女儿从电话里听见奶奶要来,开心地跳跃起来,吵着骧着说等不及要跟我一块儿去接奶奶。 今年端午节恰和“六一"重叠,我们趁着端午假期回了一趟老家,探望父母。顺便看下今年家里的麦子收了没有,收成怎样。待我们急匆匆赶回家
出发时他便开始感到后悔。 天气真热,太阳仁立在天空,没有云丛胆敢与之抗衡。昨夜气象台发布预计今日下午三到四时许会有狂风将至,林沂特意等到五点从学校出门到公交站,结果依然烈日炎炎。在四月的尾梢,时不时刮一两阵妖风是很常见的事。 公交车没有来。林沂注视着时间来到五点二十三,实时公交的最后时限,实时公交不准,气象台同样不准,世界上没有精确的事情了。 站台已经挤满人,看样子全要去火车站。戴着口罩的、
张燕峰,女,教师,现居,热爱文学,业余写作。 天寒。屋冷。 我搬出了新买的踢脚线取暖器。插上电源,一会儿工夫,屋里就暖和了,仿佛住进了一个太阳。 我把取暖器挪到母亲面前。母亲九十一岁,耄耋之年,畏寒,生命的烛火渐趋微弱,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将之扑灭。母亲伸出布满老年斑像松树皮一样干瘦的手,颤巍巍地,放在散热口上方,满足和欣慰像流淌的泉水,从她爬满皱纹的唇角和苍老的眼眸里泊泊地溢出来,填满了脸上
秋雨的眷恋 薛丹丹 淅淅沥沥,绵绵不绝 这一场秋雨 从亘古走来 带着岁月的深沉与厚重 从无边的旷野走来 裹挟着大地的质朴与辽阔 雨滴,似天外的精灵 在天地间翩翩起舞 它们敲打着瓦檐 滴答滴答 那是时光的轻吟浅唱 它们坠落于湖面 泛起层层涟漪 那是思念的圈圈蔓延 秋雨,在大地上奏出生命的乐章 唤醒沉睡的种子 滋润干涸的土壤 让生命的希望在这片土地上 生根、发芽
王磊,1990年生,现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诗刊》《星星》《北京文学》《草原》《扬子江诗刊》《飞天》等刊。著有诗集《诗选》等。 秋日帖 像临摹字帖那样 去临摹秋雨里沮丧的蝴蝶 像模拟被秋雨摧毁的花园那样 去模拟一朵朵被时间之手掐灭的花朵 用钢锯般的蝉鸣声 锯断夏日构建起的高级美感 喜欢外表粗犷,内心丰盈的梧桐树 在一个静谧的黄昏里剃尽黄叶 接受秋天的惩戒 雨来,打坐
马正文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洛阳宜阳人。作品入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22卷》《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22卷》《河南大河诗刊2021年选》。出版诗集三部。 将进酒 那位提酒壶的诗人就坐在黄河源头 他的酒杯空着 向着天上喊 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条河沿着他的酒杯喷薄而出 奔入大海 就这样 这位潦倒的诗人把人生的赌注 压在了一场歌舞的盛宴上 他道 人生得意须尽欢 奠使金樽空对月
未晞,原名吴小芳,河南新乡人,现居,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作品见于《鹿鸣》《河南诗人》等刊。 乌曼白果记 山风是忽然造访的。崖云开始暗淡 当谷间最后一束光藏进口袋。白果清苦 自壳间脱落。山神目送我们暂时离开 乐音响起 明玉和欢呼显现出相同姿态 于岔路四顾峦峰:朝南琼珠摇曳 面北林间聚彩。药师自有其翡 ——这都是李白不曾到过的乌曼 彩虹与青石合力为我们送别 旧事 湖烟早已经散
原峥,女,河南济源人,作品见于《散文选刊》《黄河报》《郑州日报》等报刊。 古老的黄河水从家乡缓缓流过。九天之水奔腾而来,经过苍茫山川的千里涤荡,流经河洛之地的黄河水,壮阔温柔,烟波浩渺,清清的涟漪,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河边儿女。依河而生的岛屿、湿地、景区,恰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绽放于大河之上,恬然、静美,充盈着母亲河绵长丰润的波光。 算上去年夏天那次,我和雯已经是第三次到这儿来。这是黄河边的一个码
郜大军,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名作欣赏》《中国文化报》等报刊。 “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不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这是季白《上阳台帖》上的一首题诗,作者是元代的史学家欧阳玄。第一次读到这首题诗,我就觉得欧阳玄这个老头有点可爱。和这个无价之帖上所有题跋留名的帝王名士不同,当欧阳玄怀着惊喜的心情抚摸着六百年前“诗仙"的墨宝时,他并没有多少自得,也没有过多评价李白的书法,
卢新芳,女,河南济源人,作品见于各类报刊。 父亲是个有故事的人。 或许天下的父亲,都是有故事的人。而之于我,如今八十五岁的父亲,仿佛有讲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他大半生的阅历,坎坷、曲折、起伏跌宕,好像烙印在心海里。往事的一丝涟漪,都会掀起浪花波澜,让他沉浸在那些充满激情和希冀的故事里。久而久之,宛如生活在故事里的人。 我们家住在黄河岸边,这些往事,大多发生在那条哺育了《诗经》的大河流域。
韩慧娟,女,河南济源人,作品见于《济源日报》等。 “妈妈”是我们牙牙学语时发出的第一个词。母爱则是一条河流,给我们的生命源源不断的滋养。 傍晚时分,楼上传来小女孩的哭闹声,她 又想妈妈了。就像一只小鸟,等待妈妈归巢, 嘴里衔着她爱吃的虫子,喂给她,再唱着她爱 听的歌儿,轻抚着,哄她入睡。那一刻,天地 静谧,唯有妈妈的歌声轻扬,她瞬间不哭也不 闹,缓缓地进人梦乡。她的梦里,星星眨着 眼,月亮笑弯
陈同枫,河南济源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星星》《奔流》《河南日报》《陕西日报》等报刊。 唐宫西路芳林路口的10路公交车站牌 在秋风送来的暗香中 树立起一座城市的峥嵘 一个来自异乡的人 从站牌上排列的地名 步入一座城市的灵魂 原本是草木之人 在林立的高楼间散步 驻足 思想也会萌芽 芽尖在上阳路丽春东路口南吐绿 深秋便也有了春天的意韵 珠江路乐山路口 让我迷惑于自
刘帆,河南济源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心海行舟》《诗书留年》《济源读山》《轮回之美》等多部诗歌散文集。 1 一只春燕的呢喃 剪断了春梦 窗外桂花树的嫩黄 正与深绿半斤八两 桂树每年的新枝 都靠近蓝天二十公分 儿子上初中这一两年 个子猛超过我半个头 儿子、春风与桂树 似结拜的兄弟 午后,我对窗读史 一页一页翻着老时光 桂树也对窗读我 一书在案,如如不动 一切生长着
李舒文,河南济源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座现代化高架桥,挺起脊柱 伸展手臂,凌空托起长虹的奔放 从老君山的肩头和隋唐大运河的河床出发 像丝绸之路一样悠然凌驾于时光之上 直达王屋山的头顶,跨越 黄河的万顷碧波和雎鸠的关关和鸣 古都的典雅,河洛的底蕴,文化的根脉 都一一摊开来,展放在桥上 王屋山与黛眉相望的眼神 被盛开的牡丹感染了光彩和神韵 一道彩虹,用质感的缤纷拉近黄河两岸
王培,河南济源人,作品多在网络平台发表。 一 走着走着 就走进了梦里 我听见叶子呼吸的声音 有鸟儿在悠然飞过 有虫鸣在自由歌唱 一颗果实 在阳光下 散发出诱惑的味道 沿着晨曦 我们拾级而上 在峰顶的池塘边 伸一伸懒腰 云层就碧波荡漾开来 在山腰的菩提下 驻一下足 时光就迷离起来 二 穿越九曲十八弯的号声 丰腴的母亲 含辛了五千年 嘶鸣的汽笛是无奈的呻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