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既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前提,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从区域开放的内涵、架构、主线和重点看,优化区域开放布局需要坚持“1234”的系统路径。 首先,坚持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开放经验的升华,也是对逆全球化思潮的理性回应。因此,无论是区域对外开放,还是整个国家的对外开放,都应紧扣制度型开放这一根本要求,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治理
[摘要] 逆全球化的兴起,导致“本地化生产”模式开始在全球大行其道,在影响和冲击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同时,也从需求总量下降、供给面临威胁、产业体系衰退、竞争压力加大等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安全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国必须坚持“区域化”的发展思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同时着手,在应对逆全球化和“本地化生产”模式的过程中,建立能够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基点线面体”型的空间体系。具体而言,需要
[摘要] 我国对外开放总体经历了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发开放,到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多层次梯次开放,再到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的深刻演变,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新时代新征程,适应内外部形势新变化,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在理论、实践和战略上具有逻辑一致性。应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对接衔接,强化政策保障供给
[摘要]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是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基于空间视角的国际贸易理论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鲜活实践丰富了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理论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开放协调度与区域发展协调度同步提升,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大格局加快形成,为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仍面临应对传统贸易方向经贸联
[摘要] 资源配置能力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核心能力,提升中心性城市(群)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本质要求。资源配置枢纽型城市(群)建设,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在理论建构、功能联通、区域布局、制度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深刻体现区域高水平联动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协同。针对资源要素引聚不畅,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可控性、高端化、融合化不够,文化交流互鉴示范引领不足等共性问题,应充
[摘要]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以及实践全面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关键所在。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集群建设为切入点,发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关键在于地区间的有序分工,而数字产业集群中现实和数字空间的深度交互进一步深化了分工机制,形成从“数字空间有效缩短分工‘距离’”到“现实空间生产活动的精准定位和专业化分工”,再到“区域差异化发展和比较优势联动发挥”的逻
[摘要] 当前,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新的跃升期,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面临“五个更加注重”的新要求,即更加注重制度开放、首创先行,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平台整合,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突出特色、聚焦优势,更加注重战略对接、协同联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应强化首创性改革,找准制度型开放发力点;推进集成式改革,强化三大重点领域统筹协调
[摘要] 当前,全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国在“向东开放”的传统模式下出现区域开放布局不平衡不充分、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整体水平不高、平台和通道支撑能力不强等现象,严重制约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在此背景下,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向西融入全球市场,通过开辟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塑对外开放空间,是新时期中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深化国际合作的必然要求
[摘要]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发展,通过动力强化机制、功能定位机制、信息协同机制和能力优化机制,可以对区域开放布局优化进行赋能。然而,数智赋能区域开放布局优化面临原有开放布局产生转型阵痛、区域开放梯度差距拉大、发展与安全关系协商难度增加等挑战。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要重塑区域开放布局理念,打破传统地理区位、比较优势,重新认知各区域发展的差异化定位;完善区域
[摘要] 新时期,澳门需在国家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好作用,主要涵盖两个层面:一方面,澳门需要总结以往经验,明确其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的新功能新定位,优化政策支持与体制安排,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区位优势和国际化优势,为国家对外开放作出“澳门贡献”。另一方面,澳门应准确把握新时期对外开放中的新定位,不断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加强与内地互补协同,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其作为联结内
我国对经济特区的最早设想和设计来源于加工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区,主要是利用沿海有利的地理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邓小平同志认为,经济特区不仅仅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改革试验区。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其改革试验区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今天看来,经济特区正因为是改革试验区,才有其独特的地位和贡献。 一、改革试验区思想形成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学习苏联模式,建立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摘要] 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法治政府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融合发展的公共产品,既是以“法律”为核心的服务产品,又是以政府供给为主导的公共产品,在市场化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面向企业提供兼具公共服务供给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双重功能,以补充、兜底作用发挥优化营商环境的功能。结合深圳企业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存在供给配置失衡问题,具体表现在供给资源利用不充分和供给对象定位不精准两方面。应强化需
[摘要] 城市韧性是城市应对发展进程中短期冲击与长期变化、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与转型的能力。通过建立城市韧性指标评估体系,系统考察长三角城市韧性情况,发现长三角城市韧性呈现级差化分布状态,整体上处于中等韧性水平,但城市之间的韧性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空间分异状态并不完全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一致。提升长三角城市韧性水平,仍面临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问题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滞后等挑战。可根据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