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菌渣结构疏松多孔,含有丰富的菌丝体蛋白、多糖以及其他未被充分利用的营养成分,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天然有机物料。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菌渣,不加以利用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若随意丢弃会滋生霉菌和害虫,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探究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现状及途径进行归纳和阐述,以期为菌渣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摘要干旱会使果树代谢不平衡,影响产量和质量。基于工作实践总结出“科学灌水、覆盖保水、以肥调水、修剪控水、中耕锁水"的水分五步调控法。此方法可提高果树抵御干旱的能力,促进树势健壮,稳定产量,提高优果率,保障果农收益。
摘要2019年,从陕西省果业研究发展中心引进苹果新品种瑞雪430株进行试栽。经过6年栽培观察,该品种适应性强、树形紧凑、易管理、丰产性好、果个大且高桩端正、果肉白色带黄,肉质脆甜多汁且有清香味,果皮黄绿色。非常适合近几年市场多元需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梨是江苏省海安市特色水果之一,主要品种包括圆黄、苏翠1号、秋月、新高、晚秀、翠玉、黄金梨、翠冠等。为促进海安脆梨集成技术应用推广,从建园标准、品种选择、整形修剪、水肥管理、花果期管理等方面总结关键技术要点,以期为海安脆梨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摘要2015年从山东烟台引进烟富8号苹果栽植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果个大,平均单果质量 314g ,色泽浓艳,果面光滑,肉质致密,脆嫩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5.8% ,硬度 9.01kg/cm2 。无生理性落果,无采前落果,丰产,适应性强,抗冻抗旱抗病,果实品质良好,不容易腐烂,耐长期贮运,可在秦安县及周边区域推广栽培。
摘要 马铃薯—甘蓝轮作技术改变了四川凉山州高海拔区域1年只种1季春马铃薯的传统习惯,实现了1年两季,晚疫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壮苗培育、起垄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甘蓝轮作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区域薯菜周年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摘要陕北榆林市榆阳区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沙地红薯产业,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推广机械化种植及标准化技术,实现亩产 4000kg 、亩收入万元的目标。总结了沙地红薯种植模式、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育苗技术、移栽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关键栽培技术。
摘要总结了辣椒高脚苗产生原因,从品种选择、基质配制、穴盘选择、适量浇水、温度控制、光照优化、病虫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预防高脚苗的综合措施。
摘要为提高张掖市供港菜心栽培效益,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及示范推广,总结形成了适合当地菜心提质增效栽培技术。2019—2024年“张披市供港菜心一年四茬"栽培模式平均每亩纯收益可达4158元,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摘要随着果树产业的不断发展,果树大树移栽在调整果园布局、提升景观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工作实践,总结了果树大树移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管理要点,包括移栽前的准备工作、移栽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以及移栽后的养护管理,旨在为快速建园和提高果园大树移栽成活率提供技术参考,促进果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蜂糖李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卓越的品质供不应求,售价居高不下。然而,其坐果不稳定、产量低的问题长期困扰着种植户。以大叶山桃为基砧,嫁接中桃一号作为矮化中间砧,再嫁接蜂糖李,并搭配巫山脆李为授粉树,结合“一边倒"树形整形、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可实现蜂糖李优质、高产、稳产,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基于渭北地区阎良相枣建园实践,提出了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快速建园模式。从优系根蘖苗培育、园地选址、栽植技术、枣油套作增产等方面总结了利用优系阎良相枣萌生的根孽苗快速培育后移栽建园,采用相枣与油菜间作套种的模式,充分利用幼龄相枣园林下土地资源和立体空间,显著提高苗木成活率( 90% )。采用“枣—油”立体种植,前5年每亩年均增收593元,实现果品油料协同发展。该技术体系操作简便,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阎良相枣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可行方案。
摘要太子参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近几年陕西省汉中市大面积种植。太子参、玉米、红薯套种轮作高效种植模式,通过科学安排种植时间与空间布局,有效解决了药材与粮食争地矛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经济效益,为农户提供了一条兼顾药材高收益与粮食安全的可持续种植路径。
摘要系统介绍了陕北越夏香菇菌棒制作与养菌关键技术。菌棒制作宜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进行,推荐选用华蕈10号等耐高温长菌龄菌种,规范了木屑、麸皮、石膏等原料配比要求,以及预湿、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等操作流程。在养菌管理方面,重点阐述了菌袋含水量控制 (60%) )接种打穴规格、轴轮风机与负压风机调控温湿度的方法,以及刺孔增氧、湿度管理和转色控制等关键技术要点,为陕北地区越夏香菇高效栽培提供实用指导。
摘要设施化(智慧方舱)栽培模式通过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等环境因素,为竹荪创造最优生长条件,显著提升了产量与品质。该模式突破了传统种植竹荪的季节和地域限制,实现全年稳定生产,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摘要针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秦岭石蝴蝶野外回归技术等问题,在多年开展野外回归试验基础上,从野外回归地选择、野外回归种苗来源、野外回归实施、回归地监测等方面总结了秦岭石蝴蝶野外回归关键技术要点。
摘要北美冬青适应性强,冬季红果挂枝,观赏价值高,近年来在花卉园林市场受到广泛关注,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扦插繁殖因其快速、稳定的特点成为北美冬青繁殖的主要方式。结合山东日照地区的气候条件,提出了适合当地北美冬青标准化扦插育苗技术方案,为当地北美冬青产业快速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摘要为提高小陇山林区沙棘低产园结果能力和经济效益,通过不断改进和系统总结,逐步形成了小陇山沙棘低产园改造技术,主要包括退化植株前期平茬、选萌、嫁接和后期嫁接苗施肥浇水、中耕除草、树形培养和病虫防治等技术环节。
摘要结合汉中卷丹百合种植实际,从卷丹百合繁殖技术方法、地块选择、整地施肥、种球选择与处理、种植方法与密度、肥水管理、中耕除草、打顶除珠芽、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贮藏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卷丹百合生产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瞻园,虽几经兴废,如今依然以“金陵第一园”名噪江南,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品。为深入发掘瞻园古典园林营建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剖析瞻园园林植物与建筑、山石、园池之间的造景手法,解读植物景观所表达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场所精神。研究可见:瞻园植物景观特色突出,园林植物与瞻园独具特色的山水和建筑布局相融合,依势而植,步移景异,情趣自然,并形成一定的精神文化空间,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新时期古典园林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也为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历史园林的保护与管理、积极探究园林美好生活提供创新发展思路。
摘要甘草是重要的中药材,内蒙古为其主产区之一。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采收贮藏,系统介绍了甘草在内蒙古地区种植的关键技术,为提升甘草人工栽培的质量与产量,实现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适应本地生态的栽培技术体系。
摘要黄连是常用道地中药材,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重庆南部高寒湿润山区生态条件适宜,但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存在种苗质量不稳、病虫害频发、管理粗放等问题。从种源繁育、栽培模式、施肥策略、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总结了重庆林下黄连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在保障粮食安全背景下,柑橘种植效益的提升不再通过面积扩增实现,而是要提高单产和品质。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加上技术管理弱化,汉中柑橘生产中普遍出现枝梢叶片黄化的情况,使得柑橘产出效益增加困难。基于此,分析了陕西汉中柑橘枝叶黄化成因,涵盖土壤、水分、冻害、病虫害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并据此提出防治策略,有利于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针对大樱桃生产中存在的施肥问题,如有机肥与生物菌肥不足、化肥(尤其氮肥)过量、中微量元素肥料匮乏、施肥不平衡等问题,解析了大樱桃年生长周期关键生育阶段需肥规律,提出以树体信号(新梢、叶片、果实)为调控依据的动态施肥技术,配套土壤一叶片协同诊断方法,重点阐述花芽分化期、膨果期、采后恢复期及秋施基肥方案,并给出减少裂果、预防畸形果、提升糖度的实操措施,助力实现“化肥减量 20% 以上,裂果率 ?5% ”的减肥、提质、增效目标。
摘要为了评估草莓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状况和质量,采用HPLC法检测了8个品种的17种组分,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品种均检出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在内的17种游离氨基酸,组分特征存在差异。含量前五的氨基酸均为 Asp,Thr,Ala,Glu 和 Ser,但排序各异。总游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范围不同。氨基酸指标间相关系数不尽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综合评价显示得分前2名的品种为JDH和YX,后2名为YXF和FY。研究表明 等5种是草莓果实中主要游离氨基酸,JDH和YX为优质品种。该研究结果为草莓品种引种推广、新品种选育和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摘要 以日光温室番茄东西向(大行距 140cm ,小行距 40cm ,株距 30cm )与南北向(对照,大行距 80cm ,小行距 40cm ,株距 45cm )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栽培模式温室不同位置(北侧、中部、南侧)番茄生长、光环境、品质、产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番茄生长指标温室北侧栽培行受栽培方式影响差异显著,东西向栽培北侧株高较对照增加 7.17% ,达 144.33cm ,但叶面积比南北向栽培处理减少 31.85% ,为 337.46cm2;50cm 冠层照度东西向显著低于对照。番茄不同冠层处,光合参数除胞间 CO2 浓度外,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呈南侧>中部 > 北侧趋势。两种模式单株结果数及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产量空间分布亦无显著变化。
摘要系统探讨了不同灌水量对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增加灌水量显著促进植株形态发育,显著过量灌溉(W4)处理盛果期株高和茎粗均达峰值,较轻度过量灌溉(W3)分别提高 3.2% 和 4.8% ,且商品产量提升至 63210kg/hm2 ,较W3增长 7.6% 。土壤酶活性分析显示,W4处理脲酶和 β -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较W3提高 9.3% 和 18% 。品质指标中,W3可溶性糖和Vc含量最优,W4硝酸盐含量较W5降低 21.2% ,表明适度控水可提高食用安全性。养分利用方面,W4氮、磷、钾利用率分别达 45.2%.27.9% 和 38.1% ,肥料偏生产力较W3提高7.7% 。本研究显示,灌水量通过调控土壤微环境与植株源库分配,综合影响黄瓜生产力,推荐W4(田间持水量 80%~85% )为寒旱区设施温室黄瓜抗逆提质的优化灌溉方案。
摘要市场上无核葡萄品种种类较少且品质较差,急需选育新的无核葡萄品种。借助胚挽救技术创制一批无核葡萄新种质,为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通过设置不同亲本基因型和取样时间,选出适宜用作胚挽救亲本材料的品种及其最佳取样时间,对胚挽救体系进一步优化。借助分子标记技术对胚挽救杂种植株进行早期无核性状鉴定,为后期无核植株筛选提供依据。
摘要为探究开沟集雨起垄覆盖地布对山旱地苹果园土壤温湿度、树体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开沟集雨起垄覆盖地布、平覆地布、清耕3种模式开展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后3d,5d,7d 开沟集雨起垄覆盖地布 30cm、40cm 土壤湿度显著高于平覆地布和清耕,集雨作用显著。开沟集雨起垄覆盖地布果树春梢数量最多,生长量最大,效益最高,为66675元 /hm2 ,与清耕相比效益增加了 24.16% 。
摘要以草莓为试材,采用设施连作土壤栽培体系,探究了粒径 0.5mm?10μm 和 100nm 的3种椰壳生物炭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作3年的设施草莓栽培土壤中添加生物炭能显著提高草莓幼苗的成活率( (P<0.05) ,各处理均不同程度促进了株高、茎粗、冠幅等形态指标,并显著增加了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其中, 10μm 粒径生物炭处理效果最为突出,显著提升了叶绿素含量、果实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能有效缓解设施草莓连作障碍,促进优质高效生产,是改良连作土壤的理想材料。
摘要以富平尖柿为研究对象,测试了羊粪发酵生物有机肥的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土壤有机质、铵态氮和硝态氮总量、磷、钾含量均增加,提升了柿树抗病能力、产量和果品质量。
摘要近年来葡萄灰霉病已成为制约陕西省宝鸡市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在综合利用农业和生物防治措施基础上,开展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研究。选用 40% 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25% 吡唑醚菌酯乳油 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40% 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比 25% 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对叶片防效提高 30% 、对果穗防效提高 19.9% ,单次田间用药量减少 25% 。
摘要为提高甘肃省临泽县西蓝花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2024年在临泽县中环路彩虹蔬菜示范基地开展西蓝花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对引进的7个西蓝花新品种进行田间观察及产量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炎寒、丽贝卡2个品种适应性强,花球色泽、性状以及蕾粒大小等表现较为突出,与耐寒优秀有一定的可比性,且产量适当、抗逆能力强,适宜在临泽县推广种植。
摘要“花喜鹊"是利用甜瓜优良高代自交系13I2为母本、13K6为父本选育的优质抗病丰产薄皮甜瓜新品种。全生育期 105~110d ,果实发育期 33~35d 果实直筒形,果面深绿色覆黄白色竖条带,果肉绿至橙色,肉厚 2~2.3cm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6% 以上。货架期长,耐贮运。单株结果4\~6个,平均单瓜质量 0.65kg ,亩平均产量 4000kg? 、适宜在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春季保护地设施栽培。
摘要2025年5月初,陕西周至、眉县、岐山等猕猴桃主产区普遍出现猕猴桃枯花落果现象。经实地调查分析,异常气候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同时疏侧蕾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口、花期不整齐、树势衰弱、溃疡病和花腐病侵染,以及管理水平差异等因素叠加加剧了危害。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实践提出了补授晚花保花保果、加强病虫防治、合理水肥管理、覆盖保、科学夏剪管理、提高设施化水平等防御补救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摘要于2024—2025年在陕西富县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苹果砧木栽培适应性调查,对比组培楸子、青砧(无性系)、G935自根砧及乔化砧木在低温冻害、干旱多风环境下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青砧与组培楸子抗寒性及抗旱性显著优于G935自根砧,总成活率 ?92% ;自根砧(G935)在极端低温 条件下死亡率达 62% 。该调查验证了青砧、无性系组培楸子砧木在延安地区的适应性优势,并提出配套栽培建议。
摘要针对近年来渭北地区苹果及多种水果市场低迷的产业困境,构建以“五关十八环”为核心的苹果树体精细化管理体系,系统阐述周年配套技术在树体管理中的实践应用。通过规范冬春修剪、腐烂病防治、花果管理、果实品质调控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参数与操作流程,形成可推广的精细化管理方案。研究表明,该体系通过全周期精准管控,能够有效提升果品质量,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为渭北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摘要系统阐述了大跨度椭圆镀锌管全钢架养菌棚的建造技术要点,涵盖场地选择(地势、通风、光照及交通条件)、材料规格、施工流程(基础处理、钢架组装、风口建造、覆盖固定)及配套设施(温湿度调控、照明、消毒维护)等关键环节,为大跨度养菌棚提供了科学高效的建造方案,对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4-418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1-1226/S 展示科技成果 交流作务经验 推广良种良法树立典型形象 期订阅价8.00元,全年12期,每月15日出版。邮发代号:52-223。汇款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95号陕西省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西北园艺》编辑部。平邮免收邮寄费,挂号每次加收3元挂号费。 如果邮局汇款不便,请拨打电话咨询其他订阅方式。邮箱:x
本刊没有任何外设代理机构(或个人),也没有网站在线投稿途径。电子邮件为目前唯一收稿方式,收稿邮箱:xbyybjb@163.com,请作者保存备用。 若有问题需要咨询,可拨打办公电话(029)87322644。 欢迎扫码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免费阅读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