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沙(是的,就是在叫你),直到昨晚你上床睡觉的时候,一切还都完全正常。然而,现在捧着杂志的你,会马上发现这个世界的可怕变化一一噗!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沙子。一大早把你吵醒的闹钟,现在是沙子,一按可能就会碎掉;香喷喷的包子也是沙子做的,咬一口差点儿酪掉你的牙;给你上课的老师变成了沙师父,你有些不敢直视他;要交的作业唰啦啦作响,不过,先别高兴得太早,作业还是要交的。 就算放学,噩梦也没有结束。外
写在前面 在这个绚烂的夏日,一场洋溢着童真与思考的展览,恰似献给儿童美育的一首散文诗——从《敦煌壁画》的美学追求,到《十二生肖》的文化基因,再到《我和非遗》的传承体验,每幅作品都是孩子们与世界的对话,而美育工作者,正是这场心灵对话的引路人。 我国当下的社会美育正从“育技”向“育人”转型。当美育成为培养审美力、创造力与人文情怀的载体,便超越了传统教育的边界,能够在AI时代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
再厉害的芯片,也比不过设计师的脑洞!经历了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之后,如果你已经对沙子感到厌倦,想在沙丘上建造自己的绿洲,不妨试试这样做:你可以设计一块橡皮,擦着擦着,绿芯就从橡皮里慢慢显露;或者制作一个水杯,每次倒水都可以让杯壁上的小树苗长大一点儿;又或者设计一款笔记本,每写完一页就会让纸边的绿色多蔓延一些。发挥你的想象力,改造你生活中的荒芜沙丘,唤醒心中的绿洲吧! 在日本,和富士山相关的文创产品可
1940年9月12日,十八岁的马塞尔在玩耍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山洞。他叫上三个朋友,带上绳子和照明工具结伴进入了洞穴。他们惊奇地发现洞壁上布满了色彩鲜明、形态生动的野牛、马和鹿等动物图案。他们立即将这个重大的发现向老师和当地的博物馆报告。考古学家确认,这是旧石器时代的艺术遗存,十分珍贵,后被命名为“拉斯科岩洞壁画”。这些壁画表现了原始又狂野的动物世界,并借助洞壁的起伏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这里也被誉为“
在我们的印象里,西方绘画中的植物似乎不太起眼儿。在人物画中,它们通常只能出现在画面的边边角角,充其量起到“填空”的作用。即便到了风景画里,它们也往往难以成为主角。但植物却攒着劲儿为自己争了一口气,即便只是配角,也要努力成为“黄金配角”。 制造氛围 罗马利维亚别墅的壁画《花园》是比较早的大面积表现植物的作品,画面上最诱人的是橘子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其间还有小鸟欢歌,树下绿草如茵,鲜花遍地,画
我从敦煌出发,前往瓜州的榆林窟。 几十公里无边无垠的荒漠,灰色与黄色交织,大地以最赤裸、最本真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太阳肆无忌惮地倾泻着它的威力,空气里浮动着细尘。目之所及是大片板结的灰白色土地,泛着盐碱的暗淡光泽。偶尔点缀其间的,是匍匐在地的旱生灌木骆驼刺。不见人和动物的踪影,唯有风划过这片空旷。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蒸发,人坐在车里,似乎渺小如尘埃,随时会被这无垠的风沙吞噬。 在开往榆林窟的岔
敦煌壁画最早可追溯至魏晋时期,集聚了盛唐的恢宏气象、五代的精妙传承、西夏的异域风情、元明的融合发展,经过一代代画师不断添彩、修缮、扩展,才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敦煌艺术。驻足莫高窟前,凝望壁上丹青,你会发现千年前的色彩璀璨依旧。 敦煌壁画配色密码:色调统一 + 黑白灰关系明确 + 补色对比强烈 敦煌壁画的色彩搭配有一定的规律。首先我们来看北魏时期,这一时期的壁画常以土红(赤铁矿)作为底色,整体色
阳光之下的巴丹吉林沙漠,呈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金黄, 带着来自天外的纯真与赤诚。阳光与沙漠融为一体,方知自然造物之神奇。 还有沙漠中少见的清泉,难以想象它曾经给远行人带来怎样的慰藉。正如“千里共明月”,他乡的清泉与家乡的流水殊途同归,一样能穿越千年,传递情感。
学艺时间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上古时期的祭月活动演化而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习俗。中秋节赏花灯的习俗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每到中秋时节,人们会制作或购买各种花灯来装饰自己的家,还会组织花灯游行和比赛,热闹非凡。 动手时间 兔子花灯不仅造型可爱,更有吉祥的寓意,我们来做一个适合中秋节氛围的兔子花灯吧! ① 《升平乐事图册》中的兔子花灯 准备材料: 竹篾、
① 莫高窟 敦煌这座举世闻名的小城,坐落在我国第六大沙漠一一库木塔格沙漠的东边。无数游人造访过它,无数故事讲述过它,无数诗歌咏唱过它。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这些名字如梦如幻,却真实存在了千年,在岁月史书上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令人向往。但最令人期待的,还是莫高窟。 ① 玉门关遗址 ① 阳关烽燧遗址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方向二十五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宕泉
沙碛(qi),是古籍中对戈壁沙漠的专称。起伏连绵、无边无际、辽阔神秘的沙漠大约占到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当诗歌遇到大漠,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平沙莽莽黄入天 古代文人初次来到大漠,往往会被大漠的壮阔打动,如王维写下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传诵,而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非岑参莫属。天宝八年(749年)春天,岑参任右威卫录事参军,动身前往安西。“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一路疾驰,越
提起阿拉伯文化,我们立马会想到长袍、骆驼和阿拉丁神灯。虽然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以荒漠为主,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阿拉伯人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更创造了灿烂的音乐文化。阿拉伯音乐风格多样,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王墓中的浮雕和陶器上的纹饰证明了阿拉伯地区是世界音乐历史的源头之一。 人们习惯把西亚和北非地区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统称为阿拉伯地区,而乌德琴正是阿拉伯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弹拨乐器,它历史悠久,被
你有没有想过,一粒沙子是从何而来的? 它也许曾是高山的一部分,千百年来,在风的吹拂中,在雨的冲刷下,碎裂、崩解,最终化作一粒沙,踏上漫长旅途。它翻越山丘,穿过河谷,顺着风的指引,一步步来到我们身边。 一粒沙看似微不足道,却藏着地质的演变,藏着时间的记忆,甚至藏着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 在李睿珺导演的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中,沙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背景元素,它就像一个沉默却强大的“主角”一—从
轻松漫课堂
艺术家笔记 毛姆曾以高更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你知道是哪部作品吗? 请写下来吧! G才得以展出。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高更最终选择独立追求艺术理想,发展出独特的综合主义风格。他晚年身体状况很差,不断生病,在各地漂泊。1903年5月8日,高更去世,在画架上留下了一幅未完成的风景画,题名为《雪中的布列塔尼村庄》。 配色收集
第二步准备所需工具:木板、胶水、黑白画笔、各种坚果第五步用黑画笔在坚果上画出眼珠部分 第四步用白画笔在坚果上画出眼白部分 第三步在木板上将坚果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从后往前排列 大功告成 第六步将“小树”粘到木板上 亲爱的小读者,你制作的坚果俱乐部是什么样的呢?扫码与我们分享吧!
看了本期这么多精彩的内容,小伙伴们是否已经将文中的小知识牢记于心了呢?现在,考验记忆力的时间到了! 仔细观察右边这幅书法作品,你还记得它是出自哪位书法家之手吗? 风格来辨认 保罗·高更擅长用三原色表达情感,其作品将色彩与光影完美结合,笔触粗犷有力,在某些地方可能会采用厚重的颜料来形成画面的立体感。你能分析出上面哪幅画是他创作的吗? 还记得诗人们行走大漠留下的诗篇吗?请你试着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