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two-stageGAM模型探究万泉河口须鳗虾虎鱼和真吻虾虎鱼仔鱼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基于two-stageGAM模型探究万泉河口须鳗虾虎鱼和真吻虾虎鱼仔鱼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摘要:分析海南岛万泉河口2种虾虎鱼仔鱼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制定热带河口鱼类资源保护与栖息地管理策略提供科学基础。2021—2022年在万泉河口7个站位采集须鳗虾虎鱼(Taenioides cirratus)和真吻虾虎鱼(Rhinogobius similis)仔鱼样品并收集环境因子,利用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two-stage GAM)研究2种仔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2种仔鱼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异质性。须鳗虾虎鱼仔鱼丰度在雨季(5—10月)显著高于旱季,其中8月达到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渴湖内部的红树林边缘区域;真吻虾虎鱼仔鱼丰度在旱季(12一翌年4月)明显高于雨季,其中2月达到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河口近岸的砂质底质区域。GAM模型结果表明,须鳗虾虎鱼的出现概率主要受溶解氧、总氮和pH影响(累计解释率 68.3% ),丰度则受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调控(累计解释率 68.7% ;真吻虾虎鱼的出现概率主要受温度和溶解氧影响(累计解释率 57.5% ),其丰度则受溶解氧、总氮、叶绿素a和pH影响(累计解释率 75.4% )。研究表明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可有效解决数据中的零膨胀与非线性问题,为仔鱼分布格局与环境响应机制提供更高精度的量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