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文化使命是党对文化发展的全面把握。“第二个结合”应时而出,蕴涵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三重维度。从理论上看,实现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深植根脉、坚守魂脉,牢牢把握“第二个结合”;从现实力量看,党的领导是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最大保障,解放思想、凝心聚魂是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着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物质力量;从实践路径看,实现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在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
摘 要: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内涵深邃、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具体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山水林湖田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法治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全球共赢观。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方向,特别突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核心目标,并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这不仅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更是对经济结构乃至整个社会运行模式的深刻重塑。它促使社会经济向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为农村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新质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培育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有深刻影响,基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不能一概而论。通过互联网密度判断东北地区中心地重要性,发现东北地区各省之间的中心地重要性数值差距大,反映出区域间发展不协调,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事实证明。同时,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论述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怎样形成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教育者运用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1]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迁趋势表现为管理载体日趋规范化,传媒载体凸显灌输性,文化载体显现生命力,活动载体彰显民族性。汲取这一时期载体变迁的政治性、方向性、人民性的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围绕和聚焦党的中心任务
摘 要:乡村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石,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治理效能。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主要由基层党组织引领,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城乡融合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基层党组织也面临着凝聚力不足、管理服务不到位等一系列挑战。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乡
摘 要:“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其著作中从内容形式、价值理念、方法论以及思想路线层面对“第二个结合”进行了先行探索,为新时代推进“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提供了宝贵经验。新时代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实现文化自信与胸怀天下的统一、问题导向与人民至上的统一、实事求
摘 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引。连续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正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点。儒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与“天下大同”的理想信念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精髓要义。儒学政治伦理的主旨即仁政,仁君行仁德而治国平天下是自古士人的向往。当今在深入推进中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创生发展已然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这之中就包含儒家民主政治现代性的生发。从古代儒家“民本”政治哲学思想到现代新儒家张君劢的“民权”政治学说,再到当代儒家“民主”政治哲学发展路向,这三者之间本身就内蕴着起-转-承的关系。因此,我国当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必然是在坚持民本相传核心理路的基础上,从现阶段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建设出发,同时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的有
摘 要:现阶段,各高校积极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协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综合来看,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在体系架构、教学方式、师资配备、考核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借助协同理论,以制度协同为前提,强化思政课程建设制度支撑;以组织协同为抓手,凝聚思政课程建设组织合力;以课程协同为核心,整合思政课程建设体系架构;以个体协同为关键,优化思政课程建设变量因素。通过系统化、体系化、协同化的
摘 要:新时代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劳模精神具有“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政治品格、“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实践理性、“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社会价值等时代特征。基于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价值引领功能,要把好职教改革方向、构筑职教人才高地和夯实职教发展根基,落实创新技能人才培育的职业教育使命。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
摘 要:为了凸显高校共青团的价值,本文以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导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团员青年进行网络思想引导的必要性,结合新时代发展背景、青年团员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与共青团团员青年网络思想引领工作面临发展挑战,具体分析面临的现实发展问题,积极开展共青团改革,为强化高校共青团对团员青年网络思想引领工作提出建议,旨在提升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团
摘 要:随着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加深,对社区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鼓励、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服务已成为当前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的重要趋势。然而,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服务时,如何实现有效协同与合作成为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通过建构二维分析框架梳理四种供给模式,同时借助X街道的微创投项目案例印证现阶段我国已呈现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并发现政社多主体通过目标协同、权责划分、
摘 要:随着ChatGPT的爆火,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炙手可热的技术概念,其具有数据依赖、生成内容难以分辨以及通用性较强三个主要特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可观,但也可能会引发数据安全、算法安全以及生成内容安全方面的社会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运行的不透明性、不可理解性以及追责困难性,将会造成生成内容著作权归属不清和生成内容存在偏见,可能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行业垄断甚至危害国家安全。针对生成式人
摘 要:农民企业家群体的意识形态素养与倾向对于稳定乡村秩序,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调查显示,企业家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呈现双重面向,既在价值、制度和经济伦理上表现出整体性认同,又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认识不清。多元意识形态抽象契合下的实质背离则折射出隐性冲突,突出表现为对意识形态多元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的认知背离,对西方意识形态合理借鉴与防范恶意渗透的认知背离,对党管意识形态的认可与参与动
摘 要: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制定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纲要》明确了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六大任务和七项举措。《纲要》实施20年来,浙江城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而镇一级党委、政府作为联系群众的关键一环,肩负着众多顶层设计最后落实的使命,浙江高质量城乡统筹发展20年的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基层镇一级党委、政府的高效落实。本文以大都市毗邻区的海
摘 要:共同富裕视域下,城市社区经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其中也包含着社会治理问题。浙江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城市社区经济的有效路径,推动“强社惠民”改革。海宁作为浙江的一个缩影,先后出台两大方案有效助推“强社惠民”集成改革,其中海洲街道和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在街道和社区经济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形成了截然不同却富有成效的发展模式。“认知—产业—资源—制度”是发展壮大城市社区经济的秘钥,
摘 要: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是面对时代之变、人民之需做出的重要抉择,其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在产业基础、市场竞争力与数字人才短缺等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据此,我们要扎根实际,精准施策,消减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融合的障碍,完善顶层设计,打造人才队伍,振兴乡村产业,强化物质支撑。 关键词:数字
摘 要: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农业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成为一个问题。本文以泰来大米为例,通过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产业数字化和产销一体化三方面出发,讨论提升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研究路径,实现区域特色农产品转型升级,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进程。 关键词:区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需求导向的不断提高,单纯意义的文化消费和旅游体验不仅成为民族国家构建的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在现有基础上推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了我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和国家从总体发展战略和顶层
摘 要:始终保持理论与学术的统一,在学术研究中深度融入马克思主义,对于哲学社会科学而言绝非泛泛之谈,而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关键性准则。这一问题具体到历史学而言,就要求研究者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础上,追根溯源,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之间的学理关系,有的放矢地探寻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强基固本,努力以“四史”教育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融入,依托切实有力的历史文献,结合卓克基会议旧址等珍贵革
摘 要:《(满语)物理》教科书作为伪满政权实施奴化殖民教育的重要工具,体现着实利与殖民的双重特点。该教科书在编写原则、知识观、插图设计、实验设置与物理学名词使用等方面体现着唯实利主义的本体性特点。在唯实利主义的基础上,又在意识形态、语言政策、教科书内容三个方面体现出殖民主义的附加性特点。该教科书的编著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普遍的物理学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成为辅助伪满政权统治的“奴
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已远远超越了单一的文本形式。这一变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全球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其中,以抖音短视频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浪潮,不仅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大众提供文化享受,更凭借其连接世界的特点,给城市乃至国家层面的对外宣传开辟了崭新的路径,注入了勃勃生机。本文以城市宣传片《你好,齐齐哈尔》
摘 要:尼泊尔与我国山水相连、世代友好,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合作项目的重要伙伴,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具有积极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文通过在尼泊尔的田野调查,综合文献资料,对尼泊尔汉语国际教育目前的状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尼泊尔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尼泊尔汉语国际教育精准服务于中尼“一带一路”建设,并探索示范性路径。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现状;问题;
摘 要:多词单位是语言的基本构筑材料之一,母语者的语言知识很大程度上亦由各类多词单位的主动和被动知识构成。因此,二语学习者有必要掌握大量的二语多词单位知识,尤其是二语多词单位的隐性知识,以达到在语言交际中灵活运用的目的。有鉴于此,二语多词单位的习得与测量理应成为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影响二语多词单位习得的诸多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阐述了学界用以测量二语多词单
摘 要:从2017年“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依托长城、大运河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起,学界就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了更加广泛的研究,2019年相关方案出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党的二十大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国家公园的建设长远发展要求来审视目前金长城(碾
摘 要:在档案史料开发利用中结合艺术理论,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文字活起来”和坚持“艺术性”的新思考,也是对传统档案史料研究工作的创造性革新。本文归纳了中西方档案学界对档案艺术的理论内涵,在档案艺术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艺术可以拓宽档案的界限、促进档案范式的发展、为档案史料注入情感价值、深化档案史料的历史叙事意义,并提出重视情感价值、寻求多元融合、探索公民策展、数智技术赋能四个档案史料活化
摘 要:阅读是少年儿童语言学习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少年儿童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关键。如今,这种帮助不同年龄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工作已经成为国家级别的重要工作。而由于公共图书馆藏书极多,资源丰富,能够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读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阅读能力要求,使其成为帮助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地。然而,在公共图书馆为少年儿童提供的分级阅读服务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图书分级制度尚未完全普及、图书
摘 要:本文主要从要素集聚角度展开分析,突出强调了城市精神文化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提出通过明确城市文化定位,提炼城市文化核心价值,以“文创+”为导向,以生态文化、冰雪文化、非遗文化、多民族文化四驾马车驱动齐市城市文化发展;倡导在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下,探索劳动力要素与城市文化发展契合点,构建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劳动力社会流动格局;强调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刻画独树一帜、高辨识度的城市形象;全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社会主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议题。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聚焦当前教育方针和高校使命担当、培育新时代青年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围绕这些现实问题,探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与民族地区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以优化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摘 要:本文紧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展开论述。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明确价值取向是重点,这里的价值塑造是指塑造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英国概况课程为具体案例,结合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从学生的价值观评判力入手进行问题分析, 并提出解决对策。从显性和隐性课程开发着手, 探索如何运用AI技术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中国粮食安全:内涵、挑战和对策建议 ——基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战略视角 云中马(1·5)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严格执法观李志庆(1·12) 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任 瑞(1·17)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强国”的理论叙事唐宝志(2·5) 理论·历史·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逻辑理路 于丽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