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域学分银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后,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出现了新的困境阻碍着国家学分银行的建设与发展。在资历框架视域下,学分银行作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关键内容,是促进社会劳动力转型、构建技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基于新时代赋予学分银行新的使命,通过对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的分析,揭示当前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内在逻辑和难点问题,从学分银行制度模式与服务范围、认证平台与法制保障等方面
摘要: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发展,是为了提升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价值,消除社会大众的教育焦虑;消除教育体系发展中的制度障碍,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的统一化;厘清教育政策的逻辑和价值,重塑教育政策的概念及话语体系。“三教”统筹发展的重点在于高等教育阶段和职后培训领域,包括高等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之间以及话语体系和政策方向的统筹。“三教”统筹发展应推进不同类型教育考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具备创新意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高素质农业人才,而继续教育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先进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其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我国农类高校继续教育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发现协同发展的理念与意识不足、协同发展的机制与制度不完善、协同发展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困难、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进
摘要:在我国全面提升教育现代水平的新历史方位下,智慧化转型已成为推进自学考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依托元宇宙虚实融合、沉浸体验、脑机协同等独特优势,“元宇宙+自考”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可以作为自考智慧化转型的最优解决方案,但同时也必须关注到其在现实社会伦理、虚拟数字伦理、成本控制等三个层面存在的潜在风险。为促进“元宇宙+自考”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从强化思政教育、建强校园文化、构建规则
摘要:非学历教育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高校非学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高质量发展要素为依据,全面分析了近年来高校非学历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通过对苏州大学非学历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其高质量发展探索的六大因素,剖析其中的优势、劣势及其产生原因,并对新政后进行的政策调整及现状进行了利弊分析,探讨近期的布局和规划;最后从六个方面对未来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进行展望,希望为其他
摘要:贯穿人一生的学习凝结着人们对于幸福人生、美好社会的无限遐想。回溯社会发展历程,“学习化生存”成为人类物种延续、社会不断迁越的动力源泉。迈入风险丛生的现代社会,学习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急迫,“生存化学习”构成现代人境遇的普遍描述。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学习并未将人从现代性生存困境中解放出来;相反,困于生存、囿于现实却成为学习的内在目的和限定条件。因此只有重新审视学习之于人的本初意义,将“人是人的
摘要:终身学习概念正式提出至今不足百年,在此期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性与时代的价值转向。在前终身学习阶段,终身学习局限于学习内容层面的倡导;20世纪60—70年代,在概念正式提出阶段,终身学习被视为人类生存的自主性行动;20世纪80—90年代,在概念完善阶段,终身学习被视为个体学习与社会责任的整合;21世纪初期,在践行阶段,终身学习是公民的素养;2019年以来,终身学习进入了作为全球公共责任的
摘要:探讨了在学习型社会框架下,浙江省社区教育数字化的实践与创新。强调了建立在普及化、终身化、灵活性、多样性原则上的学习型社会对社区教育的影响。通过“浙学通”项目实施了一系列社区教育数字化创变,诠释了数字化改革在推动终身学习和提升教育资源均等化与个性化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社区教育数字化的关键策略,包括技术整合、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建立和评估与调整的持续推进,旨在建立一个包容、互助的学习型社区,支撑个
摘要:建设全民友好型数字社会,离不开老年群体数字获得感的提升。当前,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加快提升老年群体数字获得感显得尤为迫切。老年群体数字获得感的生成离不开数字需求、数字能力、数字使用、数字体验等因素的重要推动。其中,数字需求、数字能力、数字使用和数字体验有效分别是老年群体数字获得感生成的内在动力、关键要素、基础保障和核心目标。针对老年群体所面临的数字需求、数字能力、数字使用和数字体验等方面
摘要: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分布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京津沪占比最高,其次是东部和西部,中部占比最低,地区差异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分布受到经济发展程度、城镇化率、教师人均工资和生均教育经费的影响;在经济发达、城镇化率高、教师人均工资和生均教育经费高的省份,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占比增长明显;在
摘要: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加快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促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的耦合互嵌与双向赋能,推动教育要素跃迁升级,并对高职院校教师数智素养培育提出迫切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型,逐步推进高职院校教师分层分类发展;厚植数智化学习的价值自觉,树立高职院校教师数智化发展新理念;构建虚实结合的数字实践平
摘要:当前针对我国民办高校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与其他学段衔接不充分等问题,其实践路径可从教材体系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后勤保障一体化、评价体系一体化等方面展开。其中,教材体系一体化包括明确总目标与中小学分目标、补充资料丰富第二课堂;师资队伍一体化包括观念能力一体化、配比培训一体化;后勤保障一体化包括对接政府一体化资源、对接社会一体化指导;评价体系一体化包括建立评价机制、弘扬
摘要: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育人体系?从院校内部运作的角度出发,回应全人教育的“整全性”,体现全人教育理念的联结性、包容性和平衡感原则,结合案例院校的实践探索,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育人体系的系统性行动框架,即通过价值耦合,双向赋能,明确思政育人新理念;通过知识整合,浸润渗透,营造思政育人新环境;通过全域课堂,全员推进,形成思政育人新载体;通过协同链接,多跨合作,重塑
摘要:针对教育部公布的65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学生特征、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融入、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效四个关键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这些示范课程主要集中在交叉学科和工学领域,且普遍采用结构化教学模式。研究指出,为了提升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力,需要定制化课程内容以适应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以提高教学
摘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依据。为厘清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的进展、热点趋势,采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发文量、研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领域总体发文量不高,研究机构较为集中,作者之间缺乏合作,研究热点集中于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开发价
摘要:近年来,国内关于学习者画像的研究蓬勃发展,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2015—2023年814篇以“学习者画像”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学习者画像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但尚未形成紧密的作者合作网络,在教育领域学习者画像主要应用于促进在线教学、优化教学环节、建设智慧校园、开展知识服务等四个方面。学习者画像在数据采集、技术构建、实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创新技术,正在重塑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亦不例外,正处于一场深刻变革之中。其中,ChatGPT技术的进步尤为显著,为高等教育领域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作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ChatGPT不仅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优化教学策略,还能够通过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促进师生间的高效互动,进而重塑教育生态系统。深入探讨ChatGPT在教育领域
摘要:组建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是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专业化的家庭亲子阅读指导队伍是政之所向、民之所盼。家庭亲子阅读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政策导向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系统化的内在要求,是家长需求下家庭亲子阅读科学化的关键推手,是儿童发展下精神成长丰盈化的重要保障。家庭亲子阅读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应以“结构专业化”“素质专业化”“管理专业化”三个理想表征为目标引领,在优化结构与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