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全面普及,各行各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始深入思考和探索各行各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艺术家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塑造者,始终是创造与创新的重要力量。AI对艺术领域尤其是绘画领域的影响,已成为当下热门话题。面对AI的汹涌来袭,艺术家们如何看待并利用这一新兴工具?艺术家的角色定位又该如何调整?在这个AI与艺术创作深度交互的
临摹是中国绘画研习过程中的重要课程,有着悠远而优良的传承脉络。它不仅是书画家的一种绘画之法,更是在漫长的中国画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规律和文脉。历代传统画家大多借助临摹来完善自身技法和提高自身水平,将前人技法经过自身感受与思考升华为新技法,实现文化传承。尽管在特定历史阶段,临摹的价值认知曾遭到质疑和否定,但不可否认其对中国绘画的深远影响,无数大师通过对经典范本的反复揣摩,构建起独特的艺术风格。这
本报讯 3月22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动画的学脉与精神研究展”在杭州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幕。该展览系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展览聚焦中国动画“学脉传承与精神内核”,以“发轫·新生”“探索·建构”“重构·再生”三大主题板块为叙事框架,以630余件展品(包括创作手稿、赛璐珞片、历史文献及经典动画拷贝)构筑起一部鲜活立体的动画史诗。展览实现百年间动画手稿的系统性集结,以“文献考古”思维
本报讯 3月28日,由敦煌研究院与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此次展览历时三年精心筹备,汇聚敦煌文化遗产的经典与创新,内容极为丰富。展览以“复刻经典洞窟+文物+壁画彩塑+文化体验”四大主题为核心,设有六大展区:“敦煌印象”“千年莫高”“灿烂佛宫”“庄严净土”“万象人间”和“石室宝藏”。此次展览呈现了九座复刻洞窟,打造了迄今为止复刻数量最多的1:1敦煌石
本报讯 3月20日至27日,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丝绸之路——美术采风写生创作展”在福建省画院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聚焦丝绸之路文化,共展出油画、中国画、壁画作品近百幅,是闽昌两地文艺深度交流的重要成果。参展艺术家们以灵动多变的线条和色彩,勾勒出山川的雄伟壮阔,展现北庭历史的悠远厚重,描绘田园的宁静祥和。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丝绸之路历史
本报讯 3月21日,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G世代:第28届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生年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本届年展展出了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生创作作品共计212件/组,汇聚了四川美术学院青年学子们对“历史·传承·未来”这一时代命题的探索、思考与创新回应。“年展”制度体现了四川美术学院“以创作带动教学”的学术传统,为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生教育教学成果的展示和推广搭建了坚固、长效的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今
近日,“AI变脸古人”的小视频不断刷新人们的感官体验,也以一种崭新的方式重构历史记忆,无论是王羲之、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还是吴道子、赵佶、唐伯虎,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古人,都不甘寂寞地上演短视频名场面,更有网友感叹:“每天都被老祖宗骂一遍。”当“why baby why”的声音响起,历史与现实的边界也被重新书写。 实际上,“AI变脸古人”现象涉及技术浪潮下文化记忆的重构与冲突,它带来的不仅是技术
本报讯 3月22日,“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姜宝林代表作品78件,分为白描、新抽象、积墨、大写四个板块,以近年来创作的巨幅作品为主。 姜宝林以传统文人画为根基,同时眼界开阔,对其他艺术种类包容并蓄。他的现代探索是中国式的现代探索,充满了中国元素。同时,姜宝林审美眼界开阔,具有世界性的胸怀和眼光。20世纪70年代,他就对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
本报讯 3月21日,“心驰神来——张弛艺术展”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举办。展览展出了海派山水画家张弛在求学时期的习作、临摹作品,以及她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80余幅作品,是对其60余年艺术生涯的回顾。 多年来,张弛深入研究笔墨技法,体悟写意诗情,用笔墨行走,与山水呼应。她笔下的山水于虚实相生间透出“画外有意,意外有妙”的境界。“自然山水”和“都市山水”两大意象贯穿于张弛艺术创作的始终。她近年来
本报讯 3月24日,“范勃·预言的寓言”展在佛山市和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展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近年来创作的包括手稿、绘画、装置等在内的全新系列作品。 据介绍,《美杜莎的倒影》《预言的寓言》《英雄》等作品巧妙地将现代元素与传统神话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这不仅是对传统神祇形象的颠覆,更是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隐喻。 “背影”“姿态” 系列布面画作以及 “切片”“中枢神经药物研究”
本报讯 3月22日,“得意——郭莽园、陈炳佳联展第二回”在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了郭莽园、陈炳佳两位艺术家的100多件国画和陶瓷作品。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梁江谈道:“郭莽园的作品展现了中国现代绘画尤其是大型绘画中的一种现代张力。陈炳佳的作品则与民族的审美观念、乡土文化以及民间艺术存在着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他通过解构三星堆艺术等元素,形成了自己独
本报讯 3月2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慧定生机——林海钟中国画作品展”在北京人美艺术馆举办。展览分为“大块文章”“西湖天下”“拟古写生”“人生仪态”“花鸟感时”五个板块。“大块文章”板块聚焦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林海钟的大画创作;“西湖天下”板块则展出了林海钟以西湖为主题的创作;“拟古写生”板块展示了林海钟对经典笔法的临摹,以及他的笔墨写生课徒稿
本报讯 3月23日,“隐者的面孔——党震绘画作品展”在山东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分为“隐者的面孔”“山外”“终南写生”等新作板块,以及回溯板块“荒石与寒山”,展现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党震的跨语境表达。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表示,党震扎根传统、勇于创新,其作品既保留了中国画的精神内核,又展现出鲜明的当代审美特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谈道:“党震全方位体会和捕捉终南山的自然景观,并将之进行精神性的描绘
3月20日,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季)在北京798·751园区、今日美术馆、秀水街等地启幕。本届时装周吸引了12个国家的近230个品牌、270位设计师参与这场时尚展演。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半数的参展品牌聚焦中国非遗技艺,将流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码重构,在当代时尚语境中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深层对话。可以说,此次时装周正见证着非遗从文化遗产向时尚生产要素的质变,使东方美学在全球时尚舞台上展现出多
北京时间3月11日凌晨,2025年度沃尔夫奖(Wolf Prize)揭晓。其中,建筑学领域的奖项颁发给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甜甜,授奖理由为“她杰出的建筑设计在经济、社会、文化层面改变了中国乡村的面貌”。沃尔夫奖颁发给来自世界各地为人类利益和人民之间友好关系作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和艺术家,奖项包含科学和艺术两大类。 徐甜甜,1975年出生于福建,1992年保送清华大学建筑系,1997年获清华大学
侗族刺绣与侗族大歌、侗戏并称推动侗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三驾马车”,是一种用绣花针穿刺将各种彩色丝线或棉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工艺技法,是中国少数民族刺绣中的重要分支。侗族刺绣工艺主要用于妇女上衣、胸襟、领襟、围裙、男头巾、绑腿、小孩的口水围、鞋帽、背带等花边图案装饰。 侗绣主要有剪纸与刺绣两个步骤:刺绣前,先在铜版纸上剪出需要的图案,侗绣艺人通过剪纸来表现自己的设计构思,以及
汉斯·瓦格纳是20世纪全球最出色的家具设计师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对丹麦家居设计产生最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设计了近千件作品,其中椅子有500多件,被称为“椅匠中的椅匠”。在汉斯·瓦格纳的设计生涯中,他从来没有被风格限制,也从来没有被固化在任何一种款式中,而是让木材、设计和精湛工艺相互结合,让基于手工制作的设计符合现代工业化生产。他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展现出了对丹麦设计传统的深刻理解,即始终强调材
“承续与转型——湖北美术教育专题研究展(1920—1985)”是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也是湖北美术馆“20世纪湖北美术”系列研究专题之一,基于以地域美术史为课题策划实施的固定陈列“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的学术框架。 湖北美术教育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以湖北美术馆馆藏作品与相关文献为基础,结合唐小禾、程犁、张广慧
主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西部艺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展览时间:2025年3月30日—12月30日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厅 从历史叙事与文化传承的视角看,艺术始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无声见证者和有力传播者。2025年,时值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5周年之际,主办方以“学脉华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川美实践”为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存亡危机之中。大批美术工作者内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大后方,中国美术力量在这特定的时空得以空前整合,“抗战”始终是大后方美术的主题,即以艺术的形式宣传鼓舞民众团结抗战。同时,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文化保存与文化建设成为抗战主题下的另一战线。 抗战时期,“流亡”“迁徙”成为文艺工作者艰难生活的常态。西部广袤而蕴含民族性的地域成为艺术家们战时栖身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命运,实现了独立自由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祖国统一、主权独立、民族解放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重塑现代中国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1951年在北京签署“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地区实现了完全统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
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创作抓住了历史机遇,涌现出一批影响中国美术发展进程的作品。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美术学院掀起了“伤痕美术”和“乡土绘画”的浪潮,由于作品风格和精神内涵的表现有某种相似性,当时的理论界将他们称为“四川画派”。 “四川画派”的崛起,不仅在于新的艺术风格和现实主义的视角,还体现为艺术家们不断挖掘、提升作品背后积淀的地域生存体验与文化经验。实际上,“
站在2025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过去,四川美术学院在当代美术的发展谱系中,其艺术实践始终致力于对地域文脉、民族文化以及家国情怀的深刻探索。作为一个恒久在场且充满活力的核心母题,川美的艺术作品巧妙融合了地域特色与现代性,展现了独特的中华民族审美观。这些具象化的作品形态,不仅成为一个承载着视觉感观与精神诉求的现代文化载体,更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那份浑然天成的精神共鸣;不仅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当晨曦初照具茨山,溱洧河畔的石刻与陶纹被唤醒,华夏文明的光辉跨越5000年的岁月长河,在墨香与笔韵中熠熠生辉。3月31日,一场融合了中国画与书法篆刻艺术的盛宴——“轩辕情 中国梦——2025·中国书画作品展”于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幕,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约。 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的功绩彪炳千秋,本次书画展正是以“轩辕情 中国梦”为主题,在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基
2021年4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史上首次以“货郎图”为主题的专题展览。一时间,《货郎图》成功出圈。严格来说,《货郎图》并不是一件作品,而是一个作品系列,也是一种持续数百年的绘画题材。最负盛名的《货郎图》,是曾经当过木匠的南宋宫廷画家李嵩的作品。 李嵩是南宋杭州人,他为南宋宫廷服务时间跨越了光宗、宁宗、理宗三朝,很可能超过40年。奇怪的是,没有一篇南宋文献对李嵩有过详细记载,在当时人眼里,
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史上,石涛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画家和理论家。石涛之所以能够赢得学界、画界的普遍赞誉,一是其精深的绘画理论,二是其传给后世的众多佳作,尤其是山水画,托起了清初以降文人山水至高至上的荣光,水墨立轴《东风缥缈图》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东风缥缈图》得名于石涛自题于画上之诗的首句“东风缥缈故园同,客路何期遇上公……”从其“辛未三月”之题跋款识推测,此作创作于1691年前后,此时的石
画像砖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砖雕技艺源头可追溯至周代。陕西扶风西周遗址出土的铺地方砖是最早的纹样砖制品,以几何纹样为主。秦代砖雕工艺显著进步,骊山沉泥烧制的“铅砖”质地坚固,空心大砖上出现阴模压印的龙纹、凤纹及山林狩猎浮雕,线条细腻,兼具绘画与雕刻特征。两汉时期是画像砖艺术的第一个高峰,其题材涵盖现实生活与神话传说,构图生动,技法融合阳刻线条、浅浮雕与彩绘。隋唐砖雕更加注重立
《常沙娜艺术大系:设计卷(敦煌装饰图案)》 著绘:常沙娜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9年,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围绕守护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敦煌文化的精神标识,整理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两代艺术家的经典传承之作,策划出版《常沙娜艺术大系》。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常沙娜艺术大系》完整展现了常沙娜80年丰硕的艺术成果。《常沙娜艺术大系》分为绘画卷(敦煌、花卉)、设计卷(敦煌装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