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座谈会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画院发展的成就与问题,聚焦当代画院创作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以及深化管理机制等议题,为推动画院系统的持续繁荣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诸迪出席会议并分别
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座谈会第一组主持人):2025年,我们即将迎来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此外,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国家画院还将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携手举办全国性的主题大展。在展览筹备之际,我们召开此次座谈会,请各位专家学者为画院的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多提宝贵意见。希望此次交流,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以真情创作出思想精深、艺
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新时代画院画家的思想和创作方法更需要包容性和开放性,展览评审和人才选拔上更需要丰富性;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应和各省市画院共同发展,给予所有有才能的画家施展才华的机会。新时代画院是创作和人才培养的平台,各画院、美协、艺术团体的领导应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选拔人才应公正无私。新时代画院的画家要有大情怀、大境界,画家的情怀和境界对于创作至关重要,只有具备大情怀、大境界的画家才能
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作为集结全国优秀创作者的广阔平台,其初心在于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提供一个展示创作、交流思想的机会。因此,在评审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局限于画院自身的范畴,而应当将目光投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艺术领域,确保整个过程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画院建设、创作以及人才培养的新方式。画院、艺术院校等艺术机构应当紧
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自创立之初就秉承尊老的传统,现在我们又确立了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学术理念,就是希望通过收藏、展示中国现代艺术大师与前辈的经典作品,为我们当代艺术家提供人格与审美上的精神引领。今年我们收藏了蒋兆和先生创作的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经典之作《与阿Q像》及其文房用品共18件/套,以及刘开渠先生的23件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相关联的原始稿及其他经典作品。这是中国国家
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机构,应具有艺术包容性,也就是说“画院人”应具有一颗包容、宽厚、谦虚的待人之心。艺术家最终凭作品立身,当前很多中青年画家在创作情感上有所欠缺,这是知识结构单薄与阅历的不足,致使作品缺乏思想深度,也影响了笔墨的力度,需要加强综合素质的修炼。同时,主题性创作也不应局限于人物题材,在花鸟、山水等方面仍需我们深入挖掘。作品需要有象征意义,
12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主办、中国国家画院承办的“2024年全国画院中青年创作骨干研修班结业作品展暨结业仪式”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西院展区举办。 为加强中国画创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在“十四五”时期组织实施“全国画院中青年创作骨干培养计划”,中国国家画院承办“全国画院中青年创作骨干研修班”。研修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
菏泽市是黄河流经山东省的第一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曹州书画院是山东省菏泽市委宣传部直属的事业单位,成立于1985年10月,至今培养了老中青三代100多名书画艺术家。1992年2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曾莅临曹州书画院参观考察。 菏泽牡丹以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培育品种多、从业人数广、产业链长名扬天下,成为著名的牡丹之都。2013
本报讯 12月6日,2024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简称“DIA”)颁奖盛典在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举行。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荣获最高奖——全场大奖,THETA-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系统、数字中轴·小宇宙:北京中轴线沉浸互动式数字展陈、Pic Copilot、Ventete aH-1 Helmet(英国)获得金奖。典礼上,DIA发起成立设计智造创新基
本报讯 11月30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国际修复联盟大会暨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来自文保领域的中外专家学者就文物保护与修复相关议题以及行业发展探讨交流、建言献策,助力文物保护与修复学科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文物保护与修复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对修复事业产生更为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表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是世界上文化遗产
本报讯 12月6日至15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笔墨构城——上海美术学院城市山水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展出。 展览是以城市建筑景观为主要题材,其中尤以上海题材为重点,通过中国画的创作形式,多维度地表现上海乃至中国当下的建设成就和文化历史底蕴,同时也梳理了上海美术学院师生在城市山水领域由个体自
本报讯 12月4日至6日,由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联盟主办、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40余所师范院校的120余名专家学者相聚华中师范大学,共同探讨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向,为促进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汇聚各方智慧。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表示:“华中师范大学一直在努力塑造新时代的美育文化、培养新时
屈健同志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12月12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全体会议。会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人事部主任张晓辉宣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职务任免通知:屈健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免去马锋辉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术艺术中心主任职务;提名屈健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候选人,马锋辉由驻会副主席改为兼职副主席。 屈健表示,接下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履职尽责
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活动举行 近日,由广西政协办公厅主办,广西政协书画院、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广西美术馆承办的“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活动举行。范迪安、覃志刚、徐里、杨晓阳、尼玛泽仁、卢禹舜等26位书画名家走进广西钦州、崇左、百色等地开展系列采风活动,他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绘制广西感恩奋进、砥砺奋进的磅礴画卷。采风活动中,书画名家分别在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企石枢纽、青年枢纽
本报讯 12月16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开幕式在山东美术馆举办。随着数字文化推荐官“鲁韵”的出场,灯光舞美与影像展示交相呼应,展览的当代性、多元性、国际化和潮流感一览无余,点燃今冬齐鲁大地艺术之火。 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特邀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担任总策展人。王春辰、张淳、祝羽捷、杨晓刚、徐琳
今天加速的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危机,也带给教育新的挑战。远离自然的教育,产生的是一批批对自然无感的消费者,继续推动着集体无意识地掠夺与控制自然的旧范式。生态文明需要具有生态思维的新的感知与行动主体,需要教育与美育的生态转向。生态美育是回归生命系统与自然、感知与效法自然运作模式和智慧的过程。它使我们深刻感知到,我们即自然,是与万物共生、参与共同演化的一分子。我们需要不断接受自然智慧的引导,感受其爱与美的
本报讯 12月15日,闫平个展“感觉之翼”在北京方圆美术馆开展,展出闫平近年创作的《远方》《孤独如昔》《春风吹开玉兰花》等代表性作品,以及《穿过云端》《你就是勇敢的花朵》等新作。展览得到了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的学术支持,方圆美术馆馆长贾新伟为策展人。 展览主题“感觉之翼”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艺术作品与观众的心灵。谈到近年来的创作,闫平表示,“我们不可能抛开
本报讯 12月10日,“笔走龙蛇——吴毅艺术展”亮相浙江美术馆。展览由浙江美术馆、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共同主办,展出了旅美艺术家吴毅的百余幅书画作品。吴毅,祖籍广东,1934年出生,1937年移居澳门,24岁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1980年,被聘为南京书画院画家,同时当选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3年被推选为南京市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现为南京书画院终身荣
本报讯 12月10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意在塑痕——申红飙、李迅、陈继龙雕塑作品展”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策划与研究专题系列展,展出申红飙、李迅、陈继龙三位雕塑家的部分代表性作品40余件,题材涵盖英贤人物、民族生活、文化传承等。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了解到艺术家们所表现出的对传统与当下的审思与探索。 参展的三位雕塑家均为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雕塑创研班学员,该班自2017年成立以来,
本报讯 12月12日,“借道寻法——‘杨之光艺术研究’从出版回归展览的实验场域”展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本次展览的策划基于岭南画派纪念馆此前于2015年成功举办的“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以及随后历时数年所进行的《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出版项目,在梳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展览、出版相促进、相结合”的思路展开。本
本报讯 12月14日,“五千里川青行——广东美术馆藏庄学本摄影专题展”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展。庄学本(1909-1984),上海人,曾任上海《良友》画报、《中华》画报、《申报》画刊特约摄影记者。他是中国现代影像人类学的先行者,同时也是杰出的摄影艺术家。1934年至1942年,庄学本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近十年的考察,其间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以及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