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策划人 李兴旺 博士,河南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 高级会员、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 科学奖榜单。主要从事新一代(5G 及Beyond)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新理论及技术的研究。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
摘 要:随着各类计算敏感(ComputationSensitive,CS) 型和高数据率(HighRate,HR) 服务的不断涌现,诸如移动游戏、认知辅助和虚拟/ 增强现实服务等,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 对存储和计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 网络中MT 对CS 和HR 服务的通信需求,联合任务卸载、缓存与
摘 要:群智感知是基于众包思想,利用智能感知终端完成传感数据收集的一种数据获取模式,具有部署成本低、实现方式灵活、可扩展性强等优点。随着6G 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针对基于6G 的群智感知系统中亟需解决的传感数据时效性与隐私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差分隐私的传感数据内容保护模型,利用信息年龄(Age of Information,AoI) 指标对传感数据的新鲜度进行时效性分析,得到了不同队列模型
摘 要:近年来,可见光通信(VisibleLight Communication,VLC) 因其契合高能源效率、高可靠性和空天地海一体化泛在接入等多个关键维度而被认为是未来6G 关键技术之一。在可见光多用户多接收机下行同时接入过程中,受光信道相关性和多用户干扰影响,子信道增益差异较大,较差子信道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针对此问题,考虑强度调制/ 直接检测的可见光信道模型, 在发送信号非负与总功率受限条
摘 要:针对单输入多输出(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 可以提高系统传输速度和信道容量以及中继网络能够扩充传输范围和提升系统可靠性的特点,研究了瑞利衰落信道模型下SIMO 中继系统的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Security,PLS) 性能。以Wyner 窃听模型为基础构建了SIMO 中继网络,推导出的安全中断概率(Secure Outage
摘 要:针对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 辅助波束空间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 系统信道状态信息获取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的迭代信道估计算法。构建了基站接收导频信号的三阶张量模型,模型的3 个维度包括基站天线数、用户数以及RIS 相位配置数;采用并行因子(Para
摘 要:随着智能反射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 反射单元数量的增加以及定位范围的扩大,数据维度和计算复杂度也逐渐增大。普通的RIS 辅助定位算法已经无法满足高维度和高强度计算的需求。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众多学者关注用深度学习进行定位。深度学习具有学习能力强、覆盖范围广且高度依赖数据量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数据维度大以及计算量大等
摘 要:为了满足高容量需求和通信质量,提出了一种多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辅助下行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 网络的联合定位、用户调度、用户配对和功率分配优化算法。在基站位置固定的网络场景下,推导出通用最优用户配对和功率分配策略闭式解。针对多小区场景,将无人机的位置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局部合作博弈问题,
摘 要: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 的广泛应用使得设备使用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传输安全和能源消耗问题成为关注的重点。为实现绿色通信以及增强通信的安全性,提出了环境反向散射通信(Ambient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AmBC) 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 系统的隐蔽通信传输方案
摘 要:神经波束形成器(Neural Beamformer) 的构建是处理多通道语音增强任务的主要方法之一,其通过求解波束权值对多通道信号进行滤波从而获得纯净语音。与传统波束求解空间协方差矩阵的原理类似,频谱信息和空间线索在神经波束形成器的波束权值估计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对频谱和空间信息的充分学习,现有许多工作无法对波束权值进行最优估计。为应对这一挑战,构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卷积的上下文
摘 要:针对遥感图像中军事飞机目标检测存在的精度低、漏检和虚警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 的轻量化遥感图像军事飞机目标检测算法———YOLOMilitary Aircraft Recognition (YOLOMAR)。提出新的网络结构,完成多尺度感受野权重调整,重设计特征提取网络和特征融合网络,实现小目标特征权重增加,并进行轻量化处理;使用FPGM 对重构后的模型进行剪枝,极大地降
摘 要:针对复杂场景下目标外观变化明显、运动不规律易导致轨迹中断和身份切换频繁等问题,从重识别(ReIdentification,ReID) 特征、数据关联和插值等方面对跟踪器进行改进,提出基于改进CStrack 关联策略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使用外观特征更新模块,减小因视角改变、目标移动导致特征剧烈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增强特征间的关联。提出二次关联方法,根据高低置信度检测结果的特点,使用不同的度量方式
摘 要:针对无人机(UAV) 测量中出现的运动模糊问题,尝试将DeblurGANv2 网络引入到UAV 测量模糊图像的恢复任务中,并设计一种自适应指数移动平均损失函数(Adaptive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Loss Function,AEMALF),又将维纳滤波后的图像存在振铃效应进行高频抑制并通过色彩映射等方法恢复原图像部分细节,建立了模拟仿真的UAV 测量运动
摘 要:人脸面部微表情是一种快速而微妙的变化动作,为了更好地提取到微表情的运动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差分图像序列的微表情特征提取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到微表情帧序列与起始帧之间的运动特征。为了提高微表情识别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融合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的混合注意力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提取到微表情的关键特征,并且减少无用特征对微表情情绪识别结果的影响。将微表情的光流特征和差分图像序列特征分为两路送入混合
摘 要:针对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存在的检测精度低、漏检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融合的YOLOv5 改进算法。在主干网络后输出4 个有效特征层以便更好地融合多尺度信息,在主干网络输出的3 个特征层中添加改进的多尺度融合注意力机制CBAM_U,以提升网络的检测能力;在Path Aggregation Network (PANet) 下采样过程中添加Fusion 模块,促进不同感受野下特征的细融合
摘 要:目前无人机检测技术应用广泛,但无人机在执行目标检测任务中可能遭遇多种空中障碍物,这些目标具有成像小、像素特征少和相对速度变化快等检测难点,针对此类目标引起的漏检误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 算法的低空飞行物目标检测算法。在传统YOLOv7 算法的基础上,在Head 网络引入SimAM 注意力机制,该机制与现有的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模块相比,同时考虑空间和通道维度信息,且不在原始网络
摘 要:针对中文网络安全领域缺乏公开数据集和有效的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 方法,提出一种融合汉字多源信息的网络安全NER 方法。通过构建数据集中所有字符的偏旁和字频向量表,增强了中文字向量的特征表达能力,嵌入到改进的词汇融合模型中进行字向量与词向量的融合,输入到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Fields,CRF) 进行解码。实验结
摘 要:当小型旋翼无人机超低空飞行时,不同位置拍摄的图像中极易出现结构视差。传统基于全局投影的拼接方法在处理视差图像时会出现伪影或畸变。最近的自适应拼接方法,如AsProjectiveAsPossible (APAP) 及其优化方法,使用“网格” 来构建密集的局部投影场域,以改善视差图像拼接的对齐度和自然度,但计算复杂度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视差图像拼接方法,以深度稠密投影(Deep Den
摘 要:随着视频重定向方法的日渐发展,对视频重定向质量客观评价算法的要求愈高。现存的视频重定向质量客观评价算法均以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flow (SIFT-flow) 稠密匹配为基础。当原始帧与重定向帧尺寸不一致时,SIFT-flow 稠密匹配会产生错误,客观评价算法性能下降。在匹配过程中,逆向重建网格存在未匹配区域。基于上述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逆向重
摘 要:皮肤病变自动分割对协助医生临床诊断、治疗及术后观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有卷积擅长建立局部相关性但无法捕获像素长程依赖关系,而Tansformer 可以建立特征信息的全局依赖关系但会造成局部细节信息丢失。因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和Transformer 的多尺度自动分割网络。采用ResNet34 作为基础编码块,利用其金字塔结构建立病灶的多级局部相关性;采用Swin Transforme
摘 要:针对认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 对低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 的频谱感知性能低下以及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频谱感知方法提取数据特征不充分导致感知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残差网络———ResNeXt 的单节点频谱感知算法,ResNeXt 只需要设置少量超参数
摘 要:针对Ka 波段卫星通信在收发频段对圆极化切换和圆极化性能的需求,设计了一款用于Ka 波段卫星通信的双频段圆极化无源相控阵天线。利用带约束条件的最大功率传输效率法(Method of Maximum Powe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withConstraints,CMMPTE),通过引入测试接收天线,待设计的天线与之构成无线功率传输(Wireless Power
摘 要:保密通信作为物联网安全的一项核心技术近些年受到了广泛关注。无人机(UAV) 由于其高机动和灵活部署等特性,被认为是提高物联网通信安全的有力手段。针对当前物联网中UAV 辅助保密通信频谱利用率问题,研究了UAV和地面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 通信系统频谱共享的系统保密容量最大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块坐标下降(Block Coordinate Descent,BCD) 法
摘 要:天线的多频带实现对提高无线通信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加载哑铃型缺陷地结构(Dumbbell Defected GroundStructure,DBDGS) 和贴片刻蚀槽缝,设计了一款新型基于同轴馈电的三频段矩形微带贴片天线,可满足无线本地局域网(WLAN2. 45 GHz)、(WLAN5. 25 GHz) 以及全球微波互联网(WiMAX3. 5GHz) 的应用需要。天线的S11<-10 dB
摘 要:在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 系统中引入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 技术与数据压缩技术,能够降低数据冗余度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从而降低任务的执行时延与能耗。针对具备数据压缩功能的多用户MIMOMEC 网络,研究了多用户任务卸载问题。通过联合优化任务卸载比例、数据压缩比例、发送功率、计算频率和
摘 要:海南地区雷暴天气发生频繁,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是确保海南卫星地面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利用Matlab对近30 年的雷暴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对海南年平均雷暴日数和月平均雷暴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雷暴数据、天线高度、电源和信号线缆布设方式等信息,计算了海南卫星地面站年预计雷击次数,按照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确定了雷电防护等级。结合海南雷暴发生规律和地面站电子设备,从接闪针防护面积、天线塔基避雷措
摘 要:在船舶吃水值检测工作中,传统的人工水尺读数方式往往会受场景限制,例如到港船只型号各不相同;船体水尺标志倾斜程度以及水尺本身刮擦、锈蚀和残缺的程度也不同;不同气候及时间段采集的光照条件差别很大,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水尺图像识别读数的结果,导致货物质量计量不准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自适应的船舶吃水精确检测的方法。对不同场景下采集的图像用亮度表达值,对图像的明暗进行判断分类,采用不同阈
摘 要: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 是未来移动通信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场景,是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和远程医疗等众多新兴领域的技术基础。重点研究了无线通信系统中uRLLC 业务的上行时延。建立了uRLLC 业务的上行无线传输系统模型;从初传时延与单次重传时延2 个角度分别进行问题建模与业务流时延分析,初传数据包
摘 要:为满足导航、通信、相控阵雷达以及电子对抗等领域对高性能接收终端的需求,提高系统的抗干扰、通用化和小型化性能,设计了一款工作频率在100 MHz ~ 4 GHz 的宽带抗干扰接收机芯片。接收机结构采用直接下变频形式,包括单转差巴伦、无源混频器和移相器等,能够有效抑制频带内的干扰信号,在强干扰信号下整个接收机通道不阻塞,能检测出极小的有用信号,同时保证与没有干扰状态相比性能不恶化。针对零中频(
摘 要:针对当前热环境加剧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严重威胁,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和Landsat 数据对2001 年和2019 年重庆市主城九区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进行反演,对研究区城市热环境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基于此选取景观指数和驱动因子对热力景观格局变化和热环境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1—2019 年,重庆市主城九区城市热环境明
摘 要:人工智能对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系统技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量,可以赋予UAV高度的自主性,提升UAV 在复杂对抗环境下的任务效能和生存能力。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UAV 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国内外基于人工智能的UAV 系统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人工智能在UAV 上应用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UAV 系统的发展思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