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国际传播格局的调整与重构,中国媒体如何坚守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中国新闻舆论秉持何种大国情怀,中国文化如何传播大国理念,是海内外高度关注的重大议题,也是建构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议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党性原则,坚守文化主体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将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
当今时代,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影响国际贸易发展与规则体系构建。数字贸易作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贸易、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孕育形成的新兴贸易形态,在全球贸易增长势头放缓的背景下,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前沿和全球数字竞争的“新赛道”。 全球范围内,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订购与交
【摘要】伴随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贸易逐渐成为数字时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数字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在全球数字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与此同时,我国数字贸易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尤其在发展水平和制度型开放方面,亟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发展数字贸易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与监管框架,保障数字贸易可持续发展;优化市场准入与营商环
【摘要】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不断深化融合的产物,包括数字化交付贸易和数字化订购贸易。近年来,我国数字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以跨境电商为核心构成的数字化订购贸易增长空间明显受限;二是互联网平台对跨境电商发展的羁绊效应日益凸显;三是数字化交付贸易的构成——以外包为主体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足、其他构成部分结构失衡;四是数据流动限制型贸易壁垒制约数字化
【摘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国际贸易新格局的核心牵引。数字贸易通过虚拟集聚效应,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改变传统产业集聚形态,推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的重组变革。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以及突破战略围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需要加快推动数字贸易区域市场的相关谈判,加大对跨国学术研究的支持力度,立足于发展
【摘要】数字经济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数字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引擎,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各国利用单边政策、双边合作和多边协调等机制,借助第三方技术和平台,治理数据跨境流动。数据跨境流动规制通过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数据跨境流动规制中的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而区域贸易协定中的数字贸易规则可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发展数字服务贸易,应扩大
【摘要】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兴贸易形态,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发展迅速,已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数字贸易作为抢抓数字化机遇的优先方向。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将数字贸易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作为建设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近年来,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并在跨境电商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持续推进高标准数字经贸规则建设,以建设性立场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谈
【摘要】数字贸易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都存在明显异质性,这将成为改变国家竞争格局、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动力。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和前沿产业数字化应用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催生了以跨境电子商务和供应链贸易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贸易形态,但中国数字贸易也存在技术应用受限、供应链优势不足和数字经济规则有待完善等问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要进一步扩大数字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构建高水平数字经济规则和数
【摘要】数字贸易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主要经济体对全球数据资源和数字权力的争夺不断升级,地缘政治化、数字碎片化加剧,对我国抢占数字贸易全球制高点带来重大挑战。扩大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对于推动数字全球化、吸引全球要素资源以及深化数字领域改革至关重要,是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我国应当围绕数字贸易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四个方面的制度型开放,持续推动数字贸易领域对标对表型开放,大力实施单边自主型开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社会治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面临思想认识不到位、“两个覆盖”工作质量有待提升、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协同融合不足等困境。加强“三新”组织和群体党建,应创新党建模式
【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青年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和实践性与劳动教育的理念、目标高度契合,成为创新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将青年志愿服务融入劳动教育,在丰盈学生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强化学生自身专业技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下,青年志愿服务融入高校劳动教育面临政策制度设计亟需完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服务方式稍显陈旧、激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