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风起,闽山闽水闽茶香。当北方的山林开始层林尽染,福建的茶山,“秋香”正好。 此时的茶,经历盛夏的涵养,在秋日凉爽的昼夜温差中,凝聚了更为醇和、沉稳的香韵,仿佛将一整年的天光云影、山岚海韵都收于叶片之中,只待一壶沸水,便能诉说整个秋天的故事。 这也是正是踏上福建这片被茶香浸润的土地,开启一场“一路山海一路茶香"之旅的最佳时节。这是一次用脚步丈量风土、用心灵品读茶香的旅程。 这一路,是
问:唐代有哪些著名的涉茶书法佳作? 答:唐代茶道大行,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亦是绚烂繁盛。 《苦笋帖》就是一件茶书法珍品。这是一通手札,其书云:“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2行共14字,比今天的微博还简练,大意是:我这儿的苦笋、茶都非常好,可约! 怀素(公元737年~799年),字藏真,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之侄。他的书法,狂傲不羁,与张旭齐名,称“颠张狂素”。 其代表作
贵州省首届红茶大会在普安成功举办 8月27日,贵州省首届红茶大会在贵州普安举办。贵州,作为中国茶叶的原产地之一和核心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种茶历史。普安,更是拥有世界唯一的四球古茶籽化石,距今164万年。境内2万余株野生四球古茶树,数千株千年古树,是流淌着茶文化的“活化石”。深厚的茶历史底蕴与多民族交融的茶文化,为贵州红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届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第四
华灯初上,落日的余晖隐入渐浓的暮色。 8月30日晚,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灯火璀璨,邮轮、楼宇与远山的轮廓被灯光温柔勾勒,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片跃动灿烂的光影。 悠长的汽笛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闽报号”邮轮缓缓驶出海港,开启冲绳宫古岛之旅。 该邮轮系全国首个“闽报号”主题航次,由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携手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和上海蓝梦国际邮轮共同打造。 这不仅仅是一艘邮轮,更是一
9月23日,秋分节气,迎来了第8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对茶农而言,远不止是盏中的茶香升腾,更是辛苦劳作背后的汗水与期盼。 今年的丰收节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期间,我国茶产业在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上成效显著,茶叶电商销售额突破千亿元,茶叶深加工产品不断创新突破,“茶 + 文旅""茶 + 康养"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
根据统计,2024年福建全省茶园面积378万亩,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700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战略目标。作为中国茶产业的核心产区,福建以占全国 18% 的茶园面积,贡献了全国 25% 的茶叶产值,继续领跑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基底的科技革命 在安溪县年年香茶庄园的200多亩茶园里,20多个智能传感器如同敏锐的“触角”,实时
又是一年秋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 当许多茶区沉浸在采制秋茶的忙碌中时,武夷岩茶的“春茶"正迎来集中上市的旺季,大大小小的斗茶赛也蓄势待发。这是岩茶上新与茶客尝新共同的“大丰收”。 春采秋收,武夷岩茶为何会有特立独行的“上市时差”? 这一现象背后,不仅是精工细作的工艺,更是一种深植于传统的“慢哲学”。 淬炼:慢工出细活 武夷岩茶的生产周期之长,在六大茶类中属“异类”。
秋香何以醉人 “春水秋香”是品茶人对铁观音季节风味的精妙概括。春季的铁观音茶汤细腻柔和,口感饱满;而秋季的铁观音,则以香气著称,高昂持久,常带天然兰花香和果蜜甜香,俗称“秋香”。 为什么秋天的铁观音尤其香?这要从茶树品种和气候条件说起。铁观音属晚生品种,秋天昼夜温差大,日照温和,有利于茶树中芳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就像葡萄园中的葡萄在适度缺水条件下会酿出更香醇的美酒一样。 科学研究
每到白露时节,在福建的山海之间,茶园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丰收季。白茶通常在春季和秋季采摘生产,其中秋季的采摘期更长、产量更大。此时茶树经过夏季休眠后再次发芽,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积累更多可溶性胶质物,茶叶香气爽朗大气,汤水醇滑。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采茶人的身影已点缀在茶垄间,指尖翻飞,茶叶便落人竹篓。这便是福建秋白茶的采摘现场。福建作为中国白茶的核心产区,所产的秋白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醇厚的口
入秋之后,空气愈发干燥,此时如果能泡上一壶传统正味的铁观音,便是顺应时节的惬意之选。都说秋燥易伤津,而铁观音茶汤醇厚甘润,入口带着自然的清甜,饮下后喉咙泛起丝丝回甘,如一股清泉滋润干燥的身心。 这个秋天,福报茶道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观留香”的韵香型铁观音,传统工艺赋予它的温润特质,可以柔和地熨帖每一寸感官,茶汤在杯中泛起橙黄色的光晕,能否将秋日的浮躁抚平?我们一探究竟。 01 何谓正味
立秋,暑气未消, 恰是茉莉窨茶的好时节。 “窨得茉莉一两茶,解我三百六十乏”,伏天饮一盏冰肌玉骨般的茉莉香,既破“班味”郁结,又得满口清凉。 茉染秋香,消暑正当时 8月6日,“茉染秋香·清欢福报”立秋调饮茶会在阵阵茉莉花香中开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咱就自己来解锁!茶会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闽茶文化传播推广中心策划,福报茶道公司、《茶道》杂志社执行。现场品鉴的茶品由福报茶道公司提供。
在茶席的方寸之间,它始终低调隐于主器之后,却是一切雅韵与洁净的根基。壶承,是沉默的守护者,更是东方美学中“承让”哲学的具象体现。 源起与流变:从实用到美学的升华 壶承并非自古有之,而是茶事演进中的现代产物。它的诞生与“干泡法”的兴起息息相关。在过去,“湿泡法"盛行之时,茶盘宽大,茶水淋漓,茶人常以热水淋壶保温,或以茶汤浇淋养壶,水汽氤氩、茶汤漫流是常见景象。然而随着茶事美学的发展,一种更为
点洞市老街,因麻溪险滩“三门洞”而兴,曾是茶船换马帮、商贾云集的水陆要冲。 循着茶路往昔的蹄声,踏入这条青石铺就的老街。两旁木屋默立,似在低语百年茶事。贺氏宗祠的雕花间、稚子学舌的吆喝声里,依稀可辨旧时繁华。 叩开“德盛隆号”虚掩的木门,老掌柜贺益桥守着祖传柜台, 道出远销蒙俄的家族茶事,也道出留守老屋的孤寂与执着。 夕阳镀金,老街尽头,一代人的乡愁与新生,正悄然叠印在茶香弥漫的时光深处。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梅相靖在萎凋茶鲜叶 点头是个神奇的地方。这神奇首先来自沙埕湾。不知道是海的杰作,还是山的杰作,东海岸边竟会裂开这样一道深长的口子。涨潮时,滚滚滔滔的海浪乘兴而来,一直深入大陆腹地,望着面前连绵的山岭,摇头摆尾一番,然后倏然退回,留下一长滩随流而来的鱼虾蚶蟹,供人捕捞享用。这道曲折多姿的海湾从东端的沙埕镇到西头的点头镇再往南至白琳镇,一路串起6个城镇,长达40多
“茶要喝热的”——这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养生之道。但当热茶入喉,胃部却隐隐作痛或泛起酸水时,疑问随之而来:喝茶会伤胃吗?为什么有人越喝越难受? /01/ 咖啡因与茶多酚的“双重冲击” 为何喝茶后有人胃痛反酸?“罪魁祸首”正是茶叶中的两大“活性因子”一咖啡因和茶多酚。 咖啡因的刺激力不容小歔。别以为只有咖啡才有咖啡因,绿茶中的咖啡因含量,有时甚至高于等量的咖啡。这种生物碱能强力刺激胄壁
武夷茶的历史可追溯至闽越王无诸时代(公元前334年~前110年),至今已逾2000年。在漫长发展中,武夷茶缔造了诸多中国茶业辉煌:宋代“北苑茶”登顶中国古代茶业巅峰,对世界茶业影响深远;20世纪90年代起,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茶热兴起,既是对历史遗产的传承,也标志着武夷茶在新时期的再度辉煌。 古越人引种:武夷茶的初始脉络 武夷茶的确切起源年代尚无定论,需结合史籍与民间传说推测。学界公认中国
茶叶审评是很有意思的。在某地茶博会中,我也曾受邀披上严肃的白大褂,用勺子仔仔细细地品茶。那一刻我想起了我家的一个四川亲戚。她在五粮液酒广上班,负责品酒。大概也是用勺子舀点酒送入口里,漱一漱,吐掉。茶叶审评与此类似。 我们选一个茶叶感官审评标准观察一下大致情况:视觉(观茶色):占总分 45% (其中干茶外形 25% 、汤色 10% 、叶底 10% )。嗅觉(闻茶香):占比25%~35% ,乌龙茶、
1941年,带着来自中央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志于茶业的年轻人,从徒步40余天抵达,筹建,后来这帮人又追随到了,组建。从到方川再到武夷的这群茶人,后来成了中国茶业的顶梁柱,我把他们称为“一万川一武夷"茶派。他们在开荒种茶之余,出版了《茶人》杂志。 在卷首语里,说,因为日寇的人侵,有些茶人难免有意志消沉之感,但我们这群茶人却不能这样,因为我们肩负着维护后方经济命脉一茶业的重大责任,只要我们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