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大容量绿电制氢装置的产业发展、标准化现状来看,开展绿电制氢装置的产品认证工作具有必要性。在对绿电制氢装置技术路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为例,梳理了其主要功能系统组成和产品认证单元设置、关键技术特性和产品认证要点,并分析了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的产品认证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实践探讨了绿电制氢装置产品认证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的发展趋
摘 要:近年来,太阳能资源的高效利用倍受关注,使光伏发电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光伏电站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难以用于人口稠密地区。中国的道路网络密集,利用道路隔音屏障结合光伏发电技术可增加光伏发电安装面积,并就近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洁电力。介绍了国内外光伏道路隔音屏障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发电量评估研究方法与实际案例,探讨了光伏道路隔音屏障和非常规能源耦合利用的可能性,并从投资收益、安全、城市道路景观美学3
摘 要:针对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首先,基于工艺流程的角度对常见的光伏组件生产质量问题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此类问题的产生原因;然后从光伏组件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技术创新和应用,以及培训与教育这3个方面提出了光伏组件生产质量管理的优化措施;最后,对未来的光伏组件生产质量管理方式进行了展望。通过优化措施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生产质量和可靠性,满足市场需求并推动光伏产
摘 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光伏发电的特殊性,当前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电气设计中存在一些设计问题,导致出现设备选型不当、设备材料浪费、发电量减少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设备损毁。基于此,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在电气设计过程中常遇见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光伏组件和逆变器选型匹配、光伏组件的串联数设计、断路器选型设计、电涌保护器选
摘 要:较高的生产成本制约着异质结(HJT)太阳电池的发展,其中金属化成本的占比较高,目前行业内主要通过银包铜浆料、无主栅技术、电镀铜技术、激光转印技术等方案来实现HJT太阳电池的降本。通过采用银含量50%的银包铜浆料制备HJT太阳电池,并串焊成光伏组件,对银包铜栅线的结构及拉力性能、太阳电池电性能及光伏组件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银包铜浆料制备的HJT太阳电池和光伏组件均具有良好的性
摘 要:基于PV/T-热泵供生活热水系统、地源-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构建了PV/T耦合热泵系统,并以郑州地区某栋3层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PV/T耦合热泵系统与PV/T-热泵供生活热水系统和地源-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PV/T组件表面温度与发电效率、集热量、土壤温度变化及地源热泵季节能效比等方面的性能,对PV/T耦合热泵系统进行了效果验证。分析结果显示:1) 在供暖季PV/T组件发电期间,相较于
摘 要:针对风储联合项目成本过高、经济效益欠佳的问题,建立了风-氢-蓄混合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对该系统平抑风电机组输出功率波动、跟踪系统负荷需求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建立氢-蓄混合储能系统以负荷缺电率和能量损失率为系统评价指标,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以粒子群优化核极限学习机算法预测风电机组输出功率为输入值,并提出改进的灰狼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能够获得更优解。通过仿真分
摘 要: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电源大量投入生产运行,但其发电具有不稳定性与波动性,配套储能系统可以解决此问题,因此储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如何保障储能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风电场配套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的运行现状及存在的潜在风险,探讨了此类储能电站的标准化安全运维问题,设计了1套LECD (likelihood,exposure,consequence,danger)安全
摘 要: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因具有低成本和大规模制氢潜力成为研究和应用的重点。但碱性水电解槽停机或负载波动时会产生反向电流,反向电流现象会造成电解槽内部电极表面催化剂的不可逆相变,影响电解槽的长期稳定性和高效运行。首先介绍了反向电流现象产生的原理,然后对催化材料优化、系统结构优化和系统运行参数优化3种常见的降低反向电流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比了3种策略的优缺点
摘 要:为了探究湿氧化工艺在叠加选择性发射极(SE)技术的n型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太阳电池(下文简称为“n型‘SE+TOPCon’太阳电池”)制备工艺中的作用,在制备此类太阳电池的硼扩散工艺氧化推结过程中增加了湿氧化工艺,通过实验对比干氧化工艺和湿氧化工艺,研究了湿氧化工艺对硼硅玻璃(BSG)层厚度,重掺杂区和轻掺杂区的方阻、硼掺杂浓度和结深,以及轻掺杂区钝化效果和重掺杂区接触效果的
摘 要:电池储能系统以响应速度快、调节精度高等特点,成为改善包含新能源发电在内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推动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电池储能系统在并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以某光储一体化微电网项目为例,对电池储能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并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电池储能系统主要具有削峰填谷、稳定电力系统和一次调频的作用。基于所述光储一体化微电网项目所在地
摘 要:制绒工艺是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于提升太阳电池的整体电性能至关重要。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绒工艺主要依托于氢氧化钠溶液体系。该溶液体系巧妙利用了单晶硅不同晶面间显著的腐蚀差异性特点。当与低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接触时,这种腐蚀差异性得以充分发挥,进而驱动单晶硅表面演化出类似“金字塔”结构的微米级绒面形态。提出了不同于常规一步制绒工艺的分步制绒工艺,通过调整
摘 要:高强耐候钢是一种新型的光伏支架结构材料,具备独特的耐腐蚀性、高强性、环保性和经济性。通过对高强耐候钢光伏支架实际案例开展结构受力分析与复核,提出几点结构优化思路和举措,通过采用优化措施,相较于优化前,光伏支架用钢量由33.0 t/MW降至31.7 t/MW;相较于传统钢材光伏支架,用钢量降低了约16.6%,实现了降低用钢量的目的,这表明高强耐候钢应用于光伏支架时具有节约用材、降低造价的优势
摘 要:针对采用单轴跟踪式光伏支架时光伏阵列的优化设计,通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及SketchUp软件建立模型,分析了光伏阵列间距、光伏支架转动角度与光伏电站站址纬度、光伏支架倾角、太阳时角、太阳方位角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推导出采用单轴跟踪式光伏支架时光伏阵列间距的理论计算模型,以及不同站址纬度下,冬至日09:00~15:00时段内任意时刻光伏支架倾斜面接收太阳辐照量最大时的单轴跟踪式光伏
摘 要: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报建施工全流程业务进行深刻剖析,通过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涉及到的前期踏勘资料收集、隐蔽工程施工、总体工程施工、并网验收4个阶段的业务进行标准化重构、审批流程标准化,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智能化、信息化属性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报建施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平台,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管理和建设。截至2024年9月,此类平台已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