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斌在《晚清困局》中谈到洋务新政一节时,专门引述了蒋廷黻的评语:“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既是晚清困局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
一 1975年8月,我从上海去吉林乡间,迁出农村户口,取回留存在农民家的书籍和杂物。叶德美早已迁入长春,在改革京剧的口号下,伴奏已改由西洋乐队担任,他的小提琴长技得到用武之地,大家钦慕不已。卓祥江凭着篮球绝技,成为梨树县篮球队的主力和教练,并在那里组建了美满家庭,引起大家的赞美。为了离在北京当医生的三舅近些,我的知青好友姚大卫和妹妹去了河北农村。滞留在乌兰大队的知青已主要是一些女生了,例如二队的
1979年,复旦大学成立了世界经济系。作为世界经济专业首届的四十名本科新生之一,我迈入了初秋的复旦校园,也结识了同一专业首批招收的几位硕士研究生,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文贯中。那时,他三十出头,身材挺拔、仪表堂堂,举止谈吐风雅,一看就是一位阅历、见识不凡的学子。果然,他在学业上迅速崭露头角,深得老师们欣赏。他从未上过大学,英语却相当了得,是学校经济系科接待来访国际知名学者的得力助手。1982年硕士学业
许振寰出生于1910年,近代曲家,毕业于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自幼父亲去世,寡母带着她们姐妹俩过日子,其伯父管教甚严,但她酷爱昆曲,甚至背着伯父去学昆曲。早年在苏州九如巷张充和家与其一起学习昆曲,还在张家厅堂跟张元和演出昆曲《牡丹亭》,后从苏州名曲师李荣鑫(阿荣)拍曲,又先后向贝晋眉、姚传芗等名家学戏。她曾演《慈悲愿·认子》中的正旦(唐三藏的母亲,陈企文演小生唐三藏),甚至在戏单上都不敢用自己的真
太虚大师和梁漱溟先生都是民国时期享誉国际的东方哲人,二人身上同具关切人世人伦的大悲心、大仁心。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现代化改革运动,为振兴久已衰微的中国佛教,大师敢于冲击旧的传统,倡导人生佛教,建设美善人间,腾踔发扬,荷担不倦。梁漱溟先生毕生治学,性悟古今,思想与行动并行,将家国社会的责任感深深地嵌入灵魂深处,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然其佛学修养亦不凡,晚年坦陈自己内心之信仰仍在佛教。两位哲
一 鲁迅十七岁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矿路学堂。据周作人所述,清末的南京学堂学生吸烟已成风气,多是英美烟草公司“品海”之类的牌子。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及“铁屋子”隐喻,在沉闷窒息的社会空气中,抽烟算是对传统的无声反抗。从情理上讲,抽烟的种子应当在此时萌芽,至少对舶来品的情感得到激发。鲁迅平生极少吸国产烟,1933年在《申报·自由谈》上撰文,讽刺国产烟“味同嚼蜡”,不如“舶来品”过瘾。狂飙社的
近日,友人转来《书简杂志》上新见的顾颉刚信札二通、丰子恺信札三通,而关于收信人“戴惟藩”,几乎查不到什么信息,在此不妨全文录出,供有心人寻查。 这些信是刊发在《书简杂志》上的,标题为《凡凡阁藏笺谱》,主人为“戴惟藩(伟凡)”,在前言中还有数语:“书简为互通音讯之工具,中外同之。然在我国则可视为文章、书法、金石之综合艺术品,至笺牒印刷之精美,尤为余事。尝欲创行一书简展览,奈以生活奔走,难成其事,耿
优雅似乎是屠岸的标签,他怎能不是优雅的呢?他出生于常州一书香世家,幼时便在身为教师的母亲言传身教下,用常州调吟诗诵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从常州考入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后,业余又在英国人办的牛津夜校学习英语,阅读了大量英美诗歌,接着在上海交大就读期间,有幸得到时任《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唐弢和《大公报》副刊主编靳以的赏识,经常在这两家报纸发表诗歌作品,并且翻译出版了惠特曼的诗集《鼓声》。1950年,
近读《李泽厚刘纲纪美学通信》(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饶有意思的是,美学家李泽厚、刘纲纪就《中国美学史》一书的写作过程交换意见时,有六处涉及对钱锺书学问的质疑和嘲讽。他俩的通信始于1979年,终于1999年,前后跨度二十年。而这一时期,钱锺书名声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可谓一片叫好之声,偶有揭短之声,如林非夫妇曝出“文革”期间,钱林两家共居一处时,林妻与钱女发生冲突扭打之时,钱锺书举杖击打林非夫妇
在哈佛文理学院的派对上,与哈佛首位华裔女教授赵如兰同桌的人常常问她一连串问题:“您父亲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她’究竟是谁?是《海韵》里的散发女郎,还是台大教授赵丽莲?”她总耐着性子微笑回答:“父亲作的曲,词可是刘半农填的啊!至于《海韵》,那要问徐志摩了!” 常在她和先生卞学鐄教授(南开校父严范孙之外孙)府邸中,随着她从书香花气袭人的厅堂转到厨房,为参加“剑(康)桥新语”粥会的陆惠风先生或
一 我们的老师许倬云先生走了,享年九十五岁。回忆起六十一年(1964)前,第一次上许老师“中国上古史”课的情景,老师拄着拐杖费力地上了讲台,但一上台,就声音有力坚定地介绍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课业要求,引起同学全神贯注认真听讲。老师三十二岁从芝加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就返台任教。那个年代,岛内还没有博士课程,有博士学位又是洋博士,更是令人崇敬,同学们都强烈渴望从老师这门课上学得西方先进学术。老师结合考
梁思成、林徽因一家随中央研究院撤到李庄不久,林徽因和小叔子梁思永就一前一后病倒了,而且都病势凶险,由于缺医少药,生活资料也缺乏,最后都拖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此时,傅斯年伸出了援手,瞒着他们两家,先于1942年4月18日致信朱家骅,向国民政府请求救助。他这样评价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永:“思成之研究中国建筑,并世无匹,营造学社,即彼一人耳(在君语)”,“其夫人,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
一 当我走进上海博物馆,不知有多少中华文明之瑰宝藏于这个馆内,而走入乡前辈金西厓的竹刻精品展,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这些竹刻精品,涵盖了扇骨、臂搁、笔筒等多个品类,且风格独特、工艺精湛、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金西厓原名金绍坊(1890—1979),字季言,号西厓,现代著名竹刻家,浙江吴兴人。毕业于上海圣芳济学院土木工程系,受大哥金绍城(北京湖社画会创建人)及二哥金绍堂的艺术
陈国达院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地质学领域的一代巨擘,他一生与大地为伴,从事区域地质、构造地质、成矿学、地貌学、地震、古植物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七十余年,创建了大地构造新理论,即著名的“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为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突破了近百年以来统治地球科学的槽台学说的束缚,被列为二十世纪世界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
我回湘期间,武大历史系萧致治教授让儿子送来由弟子杨卫东等记录整理的口述自传《不苟不懈不争:萧致治口述自传》。回汉后拆封,书里夹有一信,说五一期间他要带子女回武冈老家,并说他已九十六岁,身体尚好,相信可以活到百岁。我给老人打电话,说我也正好从老家刚回,祝老人家长命百岁。萧教授是我的老师和老乡,对我一直有帮助。放下电话后,我便开始读这本口述史,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 能一口气读完,说明它能打动人,换
二十七:故纸 与三联书店的常绍民总编辑相约聊天时,他特地送我一本刚出版的赵珩先生签赠的大作《五十小物》(三联书店2025年版)。 这本书很有趣,不是专著,亦非散文或随笔。按赵珩先生自己的说法,这是一本体例特殊的小书,是从赵先生家里保存的文献和实物中选取略有代表性的小物件,稍加梳理编辑而成的旧物展示文章。 赵先生出身世家。自其太高祖开始,“一门六进士,弟兄两总督”,都在历史上名声显赫,如赵先生
品读周松芳新著《川菜东征记》,如同置身前清遗老或民国雅士的饕餮盛宴中,听他们谈有趣的事与人,感受他们川菜入口后的欢欣与满足,其心陶陶然是自然的。 川菜得以东征、西进、北上、南下,首要在于川菜本身的魅力与号召力。以“东征”为书名,颇显气势。实则味蕾的被征服,一道道美食的声名远播,无须讲究气势,而是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元素综合之后的自然而然。或者说,川菜的影响需要一定的历史进程,而不是扛起旗帜,想东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困境:超市货架上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基础的粮油米面到五花八门的零食饮料,品类丰富到让人难以抉择;电商平台的商品数量多到让人眼花缭乱,打开手机购物软件,数以亿计的服装、家电、数码产品等待被选购,手指滑动几小时都难以浏览完一个细分品类;外卖平台上,世界各地的美食应有尽有,从街边小吃到星级酒店的招牌菜,半小时左右就能送达餐桌。时下物质丰富程度在人类历史上
古今中外,功高震主者往往不得善终。罗伯特·格林把“永远不要盖过上司的光芒”列为权力法则之首,可见历史教训有多深刻。同治三年(1864)六月,湘军攻克金陵,历时十四载、纵横十八省的太平天国就此覆灭。曾国藩迎来了一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也是最为危机四伏的时刻。湘军有数十万之众,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如此,湘军集团在八大总督中占据六职,另外还有七人担任巡抚。毫不夸张地说,东南半壁几乎全在湘军集团的
先看《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卷二〇四绍兴十年(1140)十二月载:“呼延通投淮阴县运河卒。” 参稽稍后成书的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此事书作“永州防御使呼延通自杀”,点明官衔与死亡性质。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这位防御使赴水轻生?《会编》给出了史料来源,后引《遗史》曰:“韩世忠晚年好游宴,常赴诸统制之请,莫不以妻女劝酒,世忠必酣醉而后归。唯呼延通忿忿有不平
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对海明威来说,开卷只是小菜一碟,据他所言,“只需写出真实的第一句”(All you have to do is write one true sentence),似乎余下都好办。这两天太太出游欧洲,拙夫留守称大,突然“意识流”地冒出一句:“旅游与俺无缘!”大实话吧!闲着也是闲着,试看“真实”在纸上能走多远了。 无独有偶,微信群中多位女士“控诉”,她们的另一半都不爱旅游
时常遇到一些凑巧的事,忍不住想要记下来。 今天看到一则尹仲容的轶事:尹仲容被誉为“台湾经济的总设计师”,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协助宋子文管理国民经济,但他原本是计划经济的信徒。五十年代初,哈耶克的入室弟子蒋硕杰回中国台湾休假,返回美国之前寄了一本詹姆斯·米德的《计划与价格机制》给尹仲容,尹读完此书,观念发生转变,从此开启了台湾经济自由化之路。 我将之称为“轶事”,因为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确,大可
早些天,王学斌先生将他的大著《晚清困局》“试读本”寄给我,我以为即将大规模发行,遂祝贺大卖。过了一会儿,学斌说希望我为这本书写几句话作为序言。 学斌是学有所成的新一代学者,有学术史功底,读书甚多,功夫扎实,也很能写,出版了好几种有价值甚至具有学术史意义的作品。而这部新书,主要讨论同治年间的中国故事,学斌利用大量档案、日记、文集、笔记,甚至野史,重新建构了同治年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惊异故事。史料
明代心学是明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心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心学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四百余年来影响深远,值得今人慢慢品味、躬身实践。阳明心学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知行的本体。“致良知”是学问修养的灵魂与第一原则,它告诉我们一条道德人格的上升通道,彰显了人性本来的光辉,强调人性的光辉不仅要照亮我们自身,也要照亮他人。人不应该向下沉沦,不
心脏怦怦狂跳,如被擂响的鼓。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追赶着驶入车站的公交车,还是错过,31路公交车启动,呼啸而过。我放慢了脚步,回望一下八大关,郁郁苍苍的树林被涂抹了一层柔和的光辉。一片金黄色的法国梧桐叶落下来,从我的头顶滑落,落到地上,翻卷了两下,不动了,很安静。凝神谛听,远处的太平湾涨潮了……太阳落下去的天空上方,五彩斑斓,金色、橘色、红色交织在一起,热烈地燃烧。而头顶上空的云彩,暮气氤氲开来,银
一百年前,章士钊在《评新文化运动》一文中有一句极为经典的话——“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此言语含褒贬,重剑无锋,却道出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即胡适这个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以及他那“弹丸之邑”“邑小士多”的家乡绩溪,的确是彼时最大的“网红”、最关键的热词,叫人不服不行。今天引出此言,意在表明,新文化运动虽已久远,然其影响之余绪未绝,《吴曙天文存》的印行乃一有力说明。 吴曙天是何许人?用《吴曙天文存
众所周知,李劼人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实业家,还是一位美食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李劼人写有系列随笔《谈中国人的食》,先后部分发表于1947年的《四川时报》副刊和1948年的《风土什志》,全文三十七节,谈中国人的饮食,以四川成都为主,内容广博,其中提到当年的一样新食材和一种新炊具颇有趣味,值得与各位朋友分享。 新食材是番茄,亦即西红柿,原产南美洲,十九世纪后期传入中国,今天已是家喻户晓的食材。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出版《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出版单位是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为1957年。而将这两本书完整地带回国内的,首功当推常熟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古鲁先生。王先生仅活了五十七年(1901—1958),若不是他生前抢救出“二刻”,那么其损失就可想而知了。 《初刻拍案惊奇》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许多不同的刻本刊行于世,但这些翻刻、翻印本都不是足本,仅存三十六卷。19
南宋地理总志《方舆胜览》有祝穆原编本与祝洙增订本之分。祝洙增订本屡经翻刻,经久不衰,祝穆原编本则流传一线,适成孤本。此书传至东瀛后不曾回流中土,清季杨守敬赴日搜访汉籍,于宫内厅图书寮获睹其真颜。所撰《日本访书志》不仅记取是书概貌,并通篇移录卷首所附《两浙转运司录白》,略云:“据祝太傅宅干人吴吉状:本宅见雕诸郡志名曰《方舆胜览》并《四六宝苑》两书,并系本宅进士私自编辑,数载辛勤。今来雕板所费浩瀚,窃
最近若干年间,德国著名的存在(实存)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在中国学界有越发热络的态势,笔者不妨暂且名之为“雅斯贝尔斯热”,就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在中国有过的“尼采热”“萨特热”“弗洛伊德热”,甚至“李泽厚热”等那种“热症”之感觉。其实,彼时雅斯贝尔斯已然引入我国,稍感遗憾的是确乎没有引发什么“热症”。联系到当下颇有几分热度的雅斯贝尔斯
诂经堂是隆回罗洪(旧属新化)邹氏舆地学奠基人邹文苏开办的研究经学、传授生徒的学堂。邹氏家族爱书如痴,邹汉勋在写给邓湘皋的信里曾说,老邹家早年并不富裕,他在书店垂涎那些买不起的好书,就像贫家子垂涎富家美食一般。邹文苏的六个儿子汉纪、汉璜、汉勋、汉嘉、汉章、汉池,个个都是宿儒大家,加上后人代钧、新垓等共七代、近五十位子孙,致力于舆地研究,著述众多。例如道光《宝庆府志》由宝庆知府黄宅中主修,邓显鹤总纂,
读完了谢思球的《大徽班》。目前写艺人生活最好的长篇是陈彦的《主角》,这部小说中主角是秦腔艺人忆秦娥,忆秦娥从一个穷苦的农家孩子变成传承和发展秦腔艺术的演员,堪称艺术家。谢思球的《大徽班》中的高朗亭也是出身底层的孩子,他的一生也是一个艺术家的一生。把地方的徽戏变成融多种艺术于一体的成熟剧种,高朗亭厥功至伟。如果说忆秦娥是主角,高朗亭也是主角。他们的成长历程是艰苦的,他们的奋斗人生是可歌可泣的,都具有
明成化十年(1474),新安溪上原有的便桥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通行,决定拆除新建。浏阳寻姓作为当地望族,认为要建一座有特色、有格调、与众不同的桥。族里的能工巧匠很是费了一番工夫,设计出了一座精巧别致的风雨桥。这座桥全长十五米,宽四点五米,桥拱用当地红砂岩条石垒砌,桥面桥廊为全木结构,上覆小青瓦,用二十九根木柱子支撑桥廊,还有三根横梁,亭两边有五十厘米宽的厚木板供路人休憩。整个亭子没有一根钉子,都是靠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