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数字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2014年开始研发,2019年末开展试点测试,其中雄安和北京冬奥会场景成为首批试点地区,2022年末,河北省的试点范围扩展到全省。河北省数字人民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末,全省共开立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2244万个,数字人民币逐渐被公众知悉。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为了更广泛地宣传
2024年,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积极贯彻落实总行、省政府安排部署,稳妥推进全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受理服务能力、拓展应用场景、扩大使用范围,促进数字人民币在各行业领域广泛应用。各成员单位逐步深化行业领域试点工作,全省财政、工信、交通等领域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运营机构持续开展数字人民币宣传推介活动,受众人群和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一、河北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个人钱包开
数字人民币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自数字人民币全省试点以来,河北省工信厅积极履行数字人民币试点成员单位职责,与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紧密协同,构建了“机制保障 + 场景创新 + 示范引领"的全链条推进模式,推动全省工信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搭建跨部门协作机制、制定专项实施方案、遴选百家试点单位、打造示范标杆项目等举措,逐步实现
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态,与传统电子支付相比,具有支付即结算、零手续费、可控匿名、可编程性、离线支付等优势。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是国家战略工程,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 自2019年启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以来,
自2019年末人选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雄安新区便肩负使命,在数字金融创新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和河北省分行的悉心指导下,雄安新区分行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探索实践,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新区广泛应用,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雄安样本”。截至2024年12月末,雄安新区常住人口约136万,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立数量高达138万个,对公钱包32.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本研究利用2000—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低碳试点政策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对绿色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现象反映低碳试点政策为绿色项目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激励,进而增强了金融机构对绿色投资的信心。此外,政策效应在不同地区和城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中部地区和非中心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受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更加明显。这可能与这些地区在金融市场发展、政策落实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特点有关。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及非中心城市的政策支持,为绿色金融发展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摘要:本研究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梳理现行政策脉络,揭示其融资现状与困境根源,综合融资租赁公司业务优势,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旨在为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助力经济结构优化与稳健增长。
摘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时空收敛方法,分析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并呈现“自东向西、由长江经济带至黄河流域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2)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显著,三大地区、重大战略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分别是区域间差异、超变密度;(3)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呈收敛状态,收敛速度呈“中部 > 西部 > 东部、长江经济带 > 黄河流域"的特点。以上结论为探索差异化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构建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格局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摘要: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探讨数字普惠金融、金融素养以及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和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还通过对个体的金融素养施加影响进而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此外,个体通过参与经济活动和金融行为也可以提升金融素养进而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产生正向影响。风险态度作为一种调节变量在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中起显著正向作用。据此,提出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金融素养提升计划、数字普惠金融与应用深化以及加强金融服务普及和信息技术建设的政策建议,为提高居民金融素养和促进家庭财富积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摘要:产业链升级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格局的战略选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本文实证考察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产业链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企混改程度提高可以促进产业链升级,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国企混改能通过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对产业链升级产生积极影响,这种间接机制主要表现为缓解融资约束和优化供应链上下游关系两个方面。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非高新技术行业、小规模企业和无海归背景董监高团队企业,国企混改促产业链升级作用更显著。非线性分析表明,混改对产业链升级中上水平样本促进作用更显著。因此,应发挥鼓励非国有资本在国企管理中的作用,并结合具体情景差异化推进混改政策,释放国企供应链金融平台效能,以驱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本文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背景,为考察国有企业以“链式思维”在产业链层面推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视角。
摘要:为进一步探究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一系列实证考察。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有效推动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更能促进非重污染企业与高技术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能够通过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两条路径来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此外,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均对金融科技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应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促进金融更加聚焦到科技创新需求,并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合作,为推动经济低碳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摘要:解放战争时期,冀南银行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领导下,以扶助贫苦群众生产为方针,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农贷运行机制。冀南银行农贷主要包括耕地贷款、水利贷款、纺织贷款、副业贷款、救灾贷款等种类,其确定农贷对象的要求,由单纯的贫雇路线逐步调整为贫雇、中农路线。冀南银行积极拓宽贷放渠道,通过民主评议分配贷款,出台便利措施方便群众,贷查结合确保农贷落实。冀南银行实施了多项农贷回收办法,以利贷款按期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