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了记录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的感思,会采取日记的方式来与遗忘抗衡。年纪稍长一点的国人,大部分在年轻时候有记日记的习惯,一是学校老师会有要求,希望通过记日记锻炼学生的文笔,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二是青春期的那些不可诉说的冲动、烦恼和忧伤似乎也只能形诸笔墨,于夜深人静时与自己悄悄对话。到中年或老年仍然坚持记日记的人虽然不多,但也不少,这时候,对社会、人情、事物等不便公之于众的看法更多地流露在私密的方寸
[资讯] 2024浙江省第二届全民手机摄影周举办 2024年12月3日,2024浙江省第二届全民手机摄影周圆满收官。活动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支持,浙江省文化馆、浙江省摄影艺术学会、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临海市人民政府、仙居县人民政府承办。开幕式在临海市河头镇殿前村举行。开幕式上表彰了第二届全民手机摄影周优秀策展人、“浙江群文摄影十七佳”作品作者、2024第八
2024年11月21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颁奖典礼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开幕式在杭州启幕,200余位两岸摄影界代表汇聚一堂,用真情感知两岸,以影像共话情谊。浙江省委常委王文序、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盛昌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黄文涛、浙江省台办主任徐晓光及主办、承办、协办等单位的领导出席活动。开幕式由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组委会主任、浙江省摄影艺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主席庄跃成主持。 王文序
我是大山的儿子,是森林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阳丽君(以下简称“阳”): 1968年你参军入伍,隔年就拿起相机拍摄了,是什么契机让你走上摄影之路? 冯凯文(以下简称“冯”): 1949年我出生在山东农村,半岁就随着父母走上大兴安岭,一直到我18岁参军,才离开这片大森林。当时,我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是不允许当兵的。我偏偏不服输,下定决心要打破这个限制,成为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我以血书申请表达
摄影的真实性危机 纪实摄影一直被视为记录客观世界的工具,但“真实”从未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如何平衡艺术表达与对象的真实呈现,如何避免对拍摄对象的剥削,始终引发争议。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操控早已超越暗房中的手动修改,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使得图像编辑、伪造与生成更加便捷,进一步模糊了“真实性”的界限。这种变化揭示了摄影背后的意识形态与主观性,使人们开始质疑摄影究竟是忠实记
编者按: 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暨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致力于“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传播摄影的中国语言”。 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颁奖典礼暨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期间,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学术对话会举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朱宪民,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组委会主任庄跃成,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李树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越峦,第九届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中国摄影学会(台湾地区)理事长郭奇男、秘书长郑明
新时代与两岸影像文化交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运行节奏加快,世界进入“读图时代”。人们正在从传统的文字阅读转向更加直观和快速的图像阅读,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今,图像不仅在大众媒介如网络媒体及电视、电影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各类出版物中也强调图文并茂,这使得图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摄影是直接产生图像的艺术生产方式,“读图时代”的到来,让影像生产的地位日
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共享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摄影作为一种能够生动记录时代、捕捉情感与展现风貌的艺术形式,在两岸文化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的设立与发展,为两岸摄影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与交流创作理念的优质平台。在这些获奖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芯”心相印的特质,即摄影科技之“芯”与两岸同心紧密结合,共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中华审美表达。这种表达不仅见证了两岸摄影艺术的
1993年12月,大陆摄影家首次组团访问台湾并举办“海峡两岸艺术摄影联展”,加强交流与合作成为两岸摄影家的共识,此后,两岸摄影界互访不断,相互影响和促进,推进摄影艺术的持续繁荣和发展。2020年以来,浙江省连续举办五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两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成为当前两岸摄影交流互鉴、向世界传播独具东方艺术之美的重要平台。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因此,台湾的摄影发展与大陆一脉相承。以郎静山与台湾摄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备受关注。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摄影代表团首次访问台湾,至今已30余年。今天,在浙江美术馆举办海峡两岸摄影活动,这在全国范围内意义深远。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投稿作品数量众多。在评审过程中,评委们始终秉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艺术的宗旨,评选出的作品内容涵盖大陆、台湾两地,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今日的中华风貌。当今是网络时代、读图时代,我们应当坚持民族影像价值观、民族文化特色,弘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的年份,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推出主展览“长城长——杨越峦摄影艺术展”,既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建设者们致敬,也表达两岸中国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切期盼。 在浩瀚的人类文明史中,中国的长城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嘉峪关长城时强调,当
阳丽君(以下简称“阳”):2014年8月,本刊“访谈·摄影家”栏目曾刊出你的采访。时隔10年,你又获得了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特别奖,向你祝贺! 杨越峦(以下简称“杨”):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工程,是一个“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同时它也是中国显著的文化符号。经过几千年的时光淘洗和审美淬砺,长城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年轻时喜欢华丽,不管是舞文还是弄影,迷
韩:请问你为什么选择“翰林”作为创作核心?它如何连接个人经历、历史文献和当代社会意识? 王:我的新作“翰林计划”系列并非简单地将创作置于历史语境,而是从个人经历出发,延续了我近年来创作的核心方法——从自身发散,观察并体悟周遭环境与人交集互动中所触发的感受和灵感。这一次,我以“翰林”为主题,赋予其双重含义:既关乎我名字的象征意义与探寻自身身份,亦涉及它承载了当代社会对“翰林”这一文化符号的畸形
在广西,有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摄影主题——少数民族服饰。当我将大画幅相机的镜头聚焦于这些绚丽多彩的服饰时,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创作之旅就此开启。 在完成前期拍摄和胶片的冲洗、扫描后,我将黑白影像精准地复刻到国画中常用的熟宣纸上。熟宣纸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宣纸,适合绘制工笔画,能够进行多次渲染而颜色不扩散,是影像上色的绝佳材料。接下来,便要进行复杂的上色,耗时较长,完成一幅,大约需要10至20天。
体育摄影具有独特魅力。赛场上,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影、果敢的冲刺、激烈的对抗、瞬间的热血,都在我的镜头中定格,我的心也随之澎湃。通过镜头,我看到了运动员们背后的坚持与付出。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在赛场上不懈拼搏,都让我为之动容。一幅幅照片不仅是视觉的记录,更是他们梦想与激情的生动见证。 体育摄影为我的生活打开一扇感受人类无限活力和精神力量的璀璨大门。因此,它不仅是我的一项兴趣爱好,更成了生活中
邢树宜(以下简称“邢”):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摄影经历。 王攀(以下简称“王”):从传统纸媒到互联网移动端,从一线摄影记者到视觉总监,我经历了相对完整的媒体行业的发展历程。在媒体行业工作期间,我主要拍摄人像和图片故事,作品经常出现在各类报刊中。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逐渐转型为职业摄影师,成立了自己的影像机构,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个人项目的创作。 邢:《呼吸间-在人间》开始于2010年
张家口古民居由来已久。阳原泥河湾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栖息,泥河湾小长梁遗址是国际标定的第四纪地层代表地点;尚义四台遗址发现北方地区最早定居村落。 张家口地处京、冀、晋、内蒙古四省市区交界处,南接华北腹地、北靠内蒙古高原,为中原和漠北的通衢要冲,是汉蒙民族文化交流及贸易发展的关键连接点,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融频繁。 初步考证为唐、五代时期开凿的怀来县北辛堡镇天皇山中的古代洞窟聚落遗址,是我国已发
摄影艺术是摄影者通过相机客观复制作为表象的外部世界而进行创作的,由于艺术作品是一种非现实存在,而照片往往被当成现实存在,因此,一般的照片很难成为艺术品。为此,摄影者就要用主观意图克服相机的客观程序,把相机作为工具用来表达主观思想和反映精神世界。摄影者用想象、直觉和感悟努力寻找符合审美情趣的瞬间,这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就是拍摄体的灵韵,万物和人都有灵韵,只能在细心感知、用心体察的瞬间被发现。这种不经
2017年4月,雄安新区设立。5月,作为第一批派驻雄安的摄影人,我拿起相机开始记录这里的变化和发展。几年里,雄安塔吊林立,建设者们昼夜奋战。 雄安,作为一座新城,为我的拍摄带来了新的难度和挑战。来雄安之前,我聚焦农村题材,到雄安之后,我将选题锚定在当地人的生活变化和从各方涌来的建设者的工作生活状况。比如,我记录了南文营社区(原南文营村)拆迁前后的历程,包括村子旧貌、动员拆迁、
本期《中国摄影家》读者俱乐部安徽站会员作品主要来自安徽“影路人摄影俱乐部”。“影路人摄影俱乐部”创立于2017年6月,现有会员一千余人,主要组织摄影爱好者开展摄影学术交流、摄影公益讲座、摄影技术培训和采风创作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