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 《决定》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提出了一些新论断,体现了深化城乡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对今后的城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直是薄弱环节。中央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充分重视,意味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中有着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原因在于,我国人口众多,要推进现代化
摘 要: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具体体现,是优秀共产党人的符号象征,感染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进一步打牢思想基础,夯实阵地建设,推动创新表达,营造良好氛围,厚植精神内核。 关键词:焦
摘 要:林州市革命历史悠久,形成了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针对林州市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内容不够丰富、传承体系不够完善、传承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应不断挖掘红色文化,构建话语体系,拓展传承路径,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关键词:红色文化基因;传承;林州市 红色文化是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
摘 要: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提升农村经济整体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发展新格局的必然选择。基于乡村振兴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总要求,多管齐下,以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领域为抓手,围绕共同富裕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摘 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其所带来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将会构建新的乡村治理格局。山东省L村与Z村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深入推进“三治融合”,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动员农户广泛参与,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共同富裕提供保障。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
摘 要: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环保的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对农业的绿色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为河南农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近年来,河南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农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农业人才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对此,应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农业污染防控,加快推动农业生
摘 要:构建新型农业产业韧性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估农业产业在面对内外部冲击时的适应、恢复和创新能力,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生产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恢复韧性和创新韧性,构建多层次、多维度新型指标体系,鼓励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支持,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韧性水平。 关键词:农业产业韧性;指标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产业韧性含义 20
摘 要:河南省农业资源丰富,推动河南农业品牌建设,能够实现生产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河南省农业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弱、农业品牌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较为滞后等问题,应加强河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培育,强化河南农业品牌监测监管与认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河南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以促进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河南农业;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对策 农业
摘 要:河南省2023年夏季“烂场雨”对夏粮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农业生产在应对极端灾害天气方面的不足。要完善气象监测预警,建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重视科普宣传和培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强化风险管理和保险保障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在极端自然灾害下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生产;极端自然灾害;“烂场雨”;防灾减灾 河南是全国重
摘 要: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具有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红绿”文化作为革命老区独有的文化现象,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以及乡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村作为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红色文化是精神根源,绿色文化则是坚实基础,二者对于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长远价值。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个维度出发,探索“红绿”文化赋能乡村振
摘 要:农村宅基地制度作为中国土地制度中的关键一环,核心目标是确保农村居民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依法维护村民的土地使用权益。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有助于促进“户有所居”社会愿景的实现,加强土地管理的规范性,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长远发展。针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现实困境,应依法依规处理农村闲置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更好地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与新兴业态融合,妥善解决农村闲置宅基
摘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信息不对称、技能短缺、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应加强信息服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权益保障,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高效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策 乡村振兴战
摘 要: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的今天,农村老年人更需要来自家庭外的养老服务支持。理论研究和国内外实践表明,发展社区养老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模式。社区养老服务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及家庭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充分整合社区内外养老资源,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从河南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情况看,还存在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财力投入
摘 要:把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传承农耕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理论性与实践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普适性与特色性四对关系。要完善机制体制建设以夯实融入支撑点,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以明确融入着力点,结合地方实际和学校特色以找准融入契合点,打造专业师
摘 要:乡村振兴,需要广大有理想信念、有知识技能、有创新创造的青年队伍扎根乡村、奋斗乡村、建功乡村,增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和核心课程,要用理论武装青年头脑,探寻乡村振兴工作中青年缺位的原因,分享乡村振兴工作中青年行动的实践故事,引导和培养下得去、稳得住、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乡村振兴队伍。 关键词:农林高校;思政课
地与农业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本是自然物,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由于它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故人与土地形成了息息相关的亲密关系,并由此引出了关于土地的占有、使用、控制、管理、收益分配诸问题。土地所有制关系并不与人类与生俱来。采集渔猎经济、游牧经济时代,人类以追逐利用自然富源为主。在游徙不居的生活方式中,土地不具备严格的占有与所有关系。农
初遇瑶山 追梦岁月 瑶山乡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北部,从河口县城出发沿红河主航道向西北行驶约1小时即可到达。这里毗邻越南,是河口瑶族自治县的主体民族乡,也是全国著名的“蓝靛瑶之乡”。瑶山乡融合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和民族直过区等五位一体的特点,拥有丰富的瑶族文化。2016年,河口县投资近3 000万元建成了“盘王广场”,用于举行祭祀瑶族先祖盘王的活动,在此地举办的“盘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