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最激烈的是坑道口附近的战斗。在每个山头十几个坑道口里,突然射出的子弹和掷出的手榴弹,不时打倒和惊退企图接近的敌人。敌人是凶恶的,他们用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对坑道口射,机枪和无后坐力炮也经常对着坑道口,有时还在坑道口顶上往下倒炸药包和汽油,毒气也使了,可是他们人一接近就没有生还。他们对这个向他们张着口的黑洞和守在洞口的志愿军是愈来愈怕了。他们知道待在这里有如待在火山上一样,我们集中而猛烈的炮火以
11月,立冬与小雪节气如约而至,2025正式告别秋的主场,但这冬的“严寒”脚步还在路上,寒气初始,大冷未到,秋的斑斓仿佛还在“吟唱”,那是树叶们的问候。 初冬的暖阳仍旧与小院儿墙上的绿植打着招呼,正如老北京人习惯见面道一声“吃了吗您呐!”这一声温暖的问候是拥有传染力的,经过了春、夏、秋的光阴,那常青藤依旧挺实精神,竹编的花篮、绢布做的小花、外加充满希望的晨光投射……一天好心情! 北海公园静
编者按 硝烟散尽,岁月如歌。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25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5周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2周年。回望那段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们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和军队并肩作战,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
1950年,趁朝鲜内战爆发,“美帝”网罗16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入侵了朝鲜,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对我新生的共和国虎视眈眈。面对唇亡齿寒的危难,1950年10月25日,党中央毅然决定,组建了中华优秀儿女——中国人民志愿军,背负民族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社会各界爱国人士捐献飞机大炮,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参战。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运动的感召下,吾于1951年8月23日投笔从戎,于
1950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启,中国人民刚刚步入新中国的新生活,美帝国主义就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中国一侧。为了保卫刚刚建立不久的新中国,为了保卫人民刚刚迎来的新生活,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进入朝鲜,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抗击美帝一伙侵略者。当此之际,北京人踊跃报名参军,为国为民,为父老兄弟姐妹,奉献出他们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他们的事迹、形象,永远鼓舞着、鞭策
前不久,我在抖音上听到一位著名主持人说了这样一段话: “50年之后,你在哪儿呢?那时候,70后、80后都已经谢幕了。我们可能都变成了泥土、灰尘和空气,但阳光依旧灿烂,花儿照样盛开,只是再也没有你和我了。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事情值得计较?还有什么怨恨放不下?所以啊,让我们放下执念,好好过好当下吧!” 这样的话放在今天和平安宁的环境里,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放在70多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人们的回
50多年前,我们上中学那会儿,曾经学习过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语文老师还让我们背诵下来。后来我们观看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还有礼赞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志愿军英雄的书籍、刊物和小人儿书。这些日子,我又聆听了志愿军老前辈、志愿军老兵的后代和有关同志讲述的抗美援朝的故事。 泰川机场修建往事 说起参加志愿军去朝鲜的经历,已经95岁高龄的赵广厚至今还记着
张怀志,男,1933年8月出生,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1月入党,亲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93年8月从石景山区建委岗位上离休。本文讲述了张怀志为建立新中国南征北战的革命经历,张怀志介绍了自己从事监护员、通讯员、理财员的所见所闻及战斗历程。 临危受命上战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我所在的部队正在大西北修建从甘肃天水到宝鸡的铁路。我们唱着“小伙子要想身体壮,血脉要流通
不知是否有人曾有过这样的感触:有些人的存在,仿佛是为完成特殊使命而生。卫青、霍去病驰骋大漠,似为汉武帝抗击匈奴而生,被后世视作“应时之人”。但历史的震撼,往往不止于惊天伟业——那些在史简中仅留寥寥数笔的小人物,以生命镌刻的瞬间,同样令人心潮澎湃。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里,便有无数这样的“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挺身而出,以平凡之躯担起非凡之责,恰是“生逢其时,不负其时”的生动写照。 冰与火:阵地上的无
“1950年,当时我才17岁,跟着部队渡过鸭绿江时大桥已经被炸毁了,那冰块啊,撞在胸口上,生疼!”虽然父亲张文敏已离我们远去,但他每每回忆起抗美援朝时都要提及的那句话,此时仍旧仿佛在耳畔响起。 父亲祖籍湖北钟祥,是个典型的南方人,身材不高,体格匀称,两眼有光。在汉口博爱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汉美大和洋行。实习了几个月就被祖父召回帮忙家里的生意。其时小祖母(父亲的后妈)已在掌家,父亲少年叛逆,每日都有
每当看到电影电视作品中,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惧死亡、浴血奋战的画面,我和我的爱人内心都难以平静,特别是看到英勇的汽车兵冒死驾车抢运物资时牺牲的场面,爱人总会落泪想念起父亲。我的岳父吴启忠就是海淀的一名抗美援朝老兵。 岳父已于2006年因病故去。他是地道的海淀人,家就住在现八一中学斜对面过去叫倒座庙的附近。从小家境贫寒,十几岁就到汽车行里给人打工,由于能够接触到汽车,便梦想着也能开上汽车。
亲爱的老爸:您在天堂还好吗?我 想 您 了。好想和您说说话,好想和您再干一杯,今年可是您105岁诞辰呐。您一定记得,今年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老爸,您听见了吧……这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又一次响彻在祖国大地。 老爸:您的话响在耳边,您的身影就在眼前。1950年9月您和三野九兵团的战友,背负抗日战争的炮火、披着解放战争的硝烟,从攻台训练
一 鸭绿江水回荡着时代的涛声,在波光中闪烁着难忘的岁月。我眼中的鸭绿江就像一卷永不褪色的胶片,也会跨越时空,留下不可磨灭的美丽。这是我读魏巍先生七十三年前写的战地散文《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后的感悟。 而今鸭绿江水依旧奔流不息,而当年读到那篇散文的少年早已两鬓染霜。可每当重读那些文字,总会听见浪涛声里传来青春的呼唤。初读这篇散文应当在1978年的春天。在寻梦的季节里,我携着青春走进了大学
1951年初夏,眼瞅要过五月节了,太阳把北京城的犄角旮旯晒得全都火辣辣的。比阳光更火辣的是老百姓的热情,大街上、胡同里到处都是手举彩旗行进的队伍,每走几步便振臂高呼:“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致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口号声飘过高耸的城墙和城楼,由近而远,飘到城外十多里地的燕大校园。这座饱经沧桑,历史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大学依旧安详宁静。博雅塔下、未名湖畔,师生们三五成群,或行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行动。经过3年艰苦战斗,最终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在这3年中,有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同样值得我们铭记。 “我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951年4月初至5月底,中国人民组成了规模庞大的“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当时参团的戏曲界和曲艺界的
一份北京文联与 八家单位的联合宣言 1950年,朝鲜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支援朝鲜人民抵御美国侵略。曲艺,被誉为文艺轻骑兵,刚刚翻身当家作主的广大曲艺工作者,正在用自己的说唱“武器”,积极投身到讴歌新中国、讴歌新社会的大潮中。从当年10月26日起,北京的曲艺工作者开展了宣传“打倒美帝国主义”“抗美援朝”的政治活动。同年11月,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等九家单位联
1950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人民的彻底胜利,表现了中华民族正义在手、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然而,正义的战争都应该有两种力量,一个是拿枪的武装力量,一个是拿笔的文化力量。武装力量能够克敌制胜、扶正祛邪;文化力量可以记录历史、警醒后人。 拿笔的文化战士 1934年生于北京、1950年入朝参战的著名词作家任红举,是一位拿笔的文化战士。 任红举,1949年1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三十多年前的金秋,刚刚过完国庆节,我在人民日报社北区宿舍的门前绿地上,陪着外公散步。那时候的外公,因脑溢血导致了两次比较严重的中风,说起话来已经十分艰难。曾几何时,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战地记者的他,矫健地穿越于战壕硝烟之间的记忆,相信还在他心中久存。多少年过去,当我在博物馆中看到外公高粮的摄影作品,以及此时为《北京纪事》整理着当时对话的内容,依然心潮起伏。 笔者:您还记得出征那天的场景吗? 高粮:
出征誓词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一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一师,奉命第一批入朝作战。在开赴前线前夕,部队层层召开誓师大会,就在召开誓师大会前夜,炮兵一师第二十六团五连指导员麻扶摇负责起草全连的出征誓词。 麻扶摇清晰地记得,在连队的誓师会上,好多战士的决心书上都写着“保卫和平、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语句,有的高呼“横渡鸭绿江”的口号,所有的发言都提到“打败美帝野心狼”的誓词。身为指
金朝(1115-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金主海陵王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役民八十万,兵夫四十万”,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向东、西、南三面扩展,增广燕城,比辽南京城扩大约1.5倍。其北城垣基本未动,城的东北角在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角在军事博物馆以南的黄亭子,西南角在丰台区凤凰咀村,东南角在今永定门火车站西南的四路通。经增广的燕城,设城门12座,每面
编者按:1940年侯仁之在燕京大学任职期间,曾协助当时的历史系教授顾颉刚先生开设“古迹古物调查实习”一课。《故都胜迹辑略(初稿)》便是由他执笔编写而成的讲稿。这份“讲稿”虽去今已逾80年,但其间的内容,特别是他那种“引经据典”的学风,仍值得今日的学人效仿,并作为实地考察时的参考。现由侯先生早期的学生朱祖希整理并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故都清真寺 回教入中国,已千余年,国内回民不下五千万人,几占全
编者按: 张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距北京约80公里,自古便是商贸重地,也是军事要冲地带,兵家相争之地。张坊不仅有古城、古镇楼,附近还有云居寺,中山寺、皇姑坨、下寺唐塔、镇江营塔、照塔等历史古迹,以及与拒马河铁锁崖、孙膑山遥相辉映的辽代天庆古塔。1991年,张坊地区发现了北宋真宗年代(968-1022年)的古战道,1999年修复完成古镇楼,建成商业步行街。整修后的古战道于2000年8月份开始对外
在北京地名中,带“古城”二字的并不多见,石景山古城村尤为瞩目。她坐落于长安街西延长线,是地铁1号线西至石景山的重要站点,有着深厚的历史。这里见证了唐代广平县兴衰、辽代玉河县湮灭与晚唐安祖寨变迁,藏着岁月沉淀的“古魂”;而如今的她,又焕发着怎样的“新貌”? 岁月长卷 古城村的起源已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中,确切年代很难考证。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早在千余年前的盛唐时期,这里便已形成村落,且曾是唐末玉河县城
我父母是1950年时从湖北来北京工作的,同现在北漂的人一样租房住进了四合院。开始父母租住在东城区北新桥新太仓的一个大杂院里,我和二哥都是在这儿出生的。1965年父亲工作单位安排,我们搬到交道口小三条一个三进四合院居住,这一住,就是整整六十年。 我从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工作直至退休都是在东城区内完成的。经过近七十年强大的地域文化的渗透和滋养,北京的习俗、老理儿、情怀,早已不知不觉体现在我的言谈举
1905年2月,一艘德国“普而生”号轮船,穿过浩瀚无边的大西洋,正向东缓缓行驶。轮船甲板上,一位英国绅士打扮,戴着圆礼帽,身穿浅色西装并系深色领带,脚踏一双又黑又亮牛皮鞋的年轻人,正满怀期待望向前方,那里是他的祖国,他在英国伦敦已驻足整整三年,现如今,终于可以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了。 他就是清朝驻英公使参赞陈懋鼎。 这次他出使英伦,可谓收获不小,箱子里放着他翻译大仲马小说《基督山伯爵》的中文草稿
木匠,是人们对各种手工制作木器艺人的尊称。自古以来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木匠行业以鲁班为祖师爷。这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其传承方式有两种,第一是家庭方式传承,也就是常说的父子之间传承。还有一种是师傅带徒弟传承,也就是常说的徒弟拜师学艺传承。 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北京地区分布有很多以家庭为主体经营的木匠作坊,也就是俗话常说的车铺,其主要业务是专业制作各种大车、轿子车。大车,指的是以骡子、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20世纪50年代,姥爷或者舅舅总是带我到通州东大街“东浴池”洗澡。那时候北京人把洗澡叫作“泡澡堂子”,是件很享受的事,也好像是只有男人们才能享受到的专利。一个“泡”字,把老京城洗浴文化中的精髓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 在浴池中“泡” 东浴池离我家不远,就在东大街瓷器胡同南口的西侧把角,坐北朝南,原名“庆升池浴堂”,由于地处东大街,老百姓平时就把它叫作东浴池。走进半圆形的月亮门,通
我是一名退伍老兵,现已八十有余。我口中“原生态”的牙都已“完成使命,光荣退休”,但至今我却清清楚楚记得六十多年前一张糕点票引起的故事,每每想起,历历在目。1960年末,我结束了大学生活,从美丽的清华园跨进绿色的军营,成了一名工程兵。我跟随施工部队开进河北的一个山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是我们工程兵的任务。由于我们所到之处都远离城镇,因此每天的业余生活也就是在工地附近的山林中转悠,异常单调。在工程
美食终究是易腐的,那缭绕舌尖的余味,如何能凝结成不凋的花?欲收藏人间烟火,竟需另辟蹊径——目光所及,老店门楣上那方方正正的匾额,原来就是刻入木石的舌尖记忆,是凝固于墨色里的世代相传之味。美食菜谱、宴会菜单是“味觉史记”;复刻一席旧京风味盛宴,穿越回六十年前是梦想成真。 美食之碑 美食老字号匾额,这古建筑之魂,自秦萌蘖,至明清蔚然成林。它集书法、篆刻、木雕、堆灰、泥金诸艺于一身,悬于巍巍门楣之上
王福庵,原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为王褆,号福庵、持墨翁等。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卒于 1960 年,终年81岁。王福庵室名苦晚斋、春住楼、麋研斋。其中麋研斋最为有名,是因其偶得龙尾坑眉子砚,遂以“麋研斋”为室名。其著作也常以麋研斋命名,如《麋研斋印存》《麋研斋作篆通假》等。王福庵出生于书香门第,精于篆刻,爱好文学。祖父王言,为嘉庆戊寅恩科举人。父亲王同,字同柏,为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是清
为进一步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9月23日下午,2025北京文化论坛“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办。本场平行论坛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指导,北京市文联承办。 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文化界、科技界嘉宾,聚焦文艺发展新趋势、新现象,深入讨论“文化原创力”内涵以及“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的路径,为提高“文化原创力”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文化原创力是什么
菊花在北京的栽培规模庞大,并于20世纪80年代被定为北京的市花之一。北海公园自开园开始进行菊花的养殖栽培,使北海的菊花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花卉。自1980年起,北海公园联合北京菊花协会每年举办菊花展,吸引了无数市民观赏、游玩,到北海赏菊已是北京市民秋季的一项专属活动。 菊花栽培的历史 菊花在我国有3000多年栽培史,早在《礼记·月令篇》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文字记载。汉代已将菊花作为
姜文的电影一直是华语影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自《阳光灿烂的日子》出道起,他就展现了非凡的导演才华和作者意识,而《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太阳照常升起》更是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影像野心——快节奏、多隐喻,兼具荒诞与诗意。他的电影通常不以规矩的叙事取悦大众,而是用一种充满张力的语言逼迫观众去适应他的节奏。这一次,他带着《你行!你上!》回归,题材看上去比以往更贴近主流——讲述钢琴家郎朗的成长故事,一段从沈阳到
这个夏天,《浪浪山小妖怪》在影院里织就了一幅奇妙的共情图景:当银幕上的小猪妖褪去上衣,用脊背的鬃毛死命擦拭铁锅,直薅得毛秃肉红,本以为能换得嘉奖,却因不慎擦去大王“爷爷与祖爷爷题字”沦为全洞追杀对象时,孩童为这荒诞翻转捧腹大笑,成年人却在黑暗中悄悄攥紧了衣襟。幽默的剧情与扎心的细节在此交融,嘴角的笑意尚未来得及收拢,眼眶已被猝不及防的共鸣润湿。 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打造
1982年上映的电影《骆驼祥子》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由凌子风执导并编剧,张丰毅、斯琴高娃等主演。这部电影不仅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以其对市井生活的细腻描绘,为我们展现了老北京生动的烟火百态。 电影《骆驼祥子》中的市井文化 电影《骆驼祥子》“通过几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一幅旧中国的真实图景,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在导演的统一
2025年,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钟声在时光里回响,一场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历史节点和历史场景为主线的综合性文艺晚会,以人民视角为笔、以历史长卷为纸,在舞台上徐徐铺陈。这不是一场单一节目的汇聚,而是一部用歌舞、戏剧、光影交织的民族精神史诗——它以血泪与荣光为墨,将中国大地上的苦难与奋起、破碎与重生娓娓道来
喜(富)连成社被公认为是我国京剧史上存续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京剧科班,在京城梨园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1904年创办至1948年歇业的44年时间里,喜(富)连成社共开办了“喜、连、富、盛、世、元、韵”7科,培养了700余名戏曲学生,许多流派创始人都出自于此,是当之无愧的“京剧艺术家摇篮”。值得称道的是,科班制度条例严格,教学水平高超,节目作品备受青睐,为传承和发展京剧传统文化作出了
在京城有这样一位编剧兼导演,在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编导过60多部舞台剧、影视剧、网络剧,其中他为首都12个区创作排演了以该区历史事件或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话剧。他担任编剧、导演的3部京味话剧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他还获得了中国话剧金狮奖编剧奖、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荣誉。 他就是北京一九九八国际青年艺术剧团编剧、艺术总监兼导演王鹏博。在京味话剧的编导中取得如此艺术成就,让我们走近他,探访他的心路历程。
汪曾祺要送我一幅画,我终于没有去拿。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约我写汪曾祺,我正在收集素材,我对汪老说,等我把文章写好了,您再送我,算是您给我的奖品。 我的《我感觉到的汪曾祺》发《当代作家评论》,我没有去找汪曾祺要画,我想等写一篇好的再找他要。 舒非写的《汪曾祺侧写》,全是干货:虽然两鬓凝霜,但他那神采奕奕的眼睛和与眼睛合得天衣无缝的两道浓眉,时时显现出活力和睿智。正如诗人顾城所说:“北京
维克多·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法国小说家、诗人、考古学家、汉学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自1909年至1917 年间,曾先后三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旅华发生在1909年4月,他以法国海军见习译员的身份,从马赛港出发,乘坐轮船,途经也门、埃及、斯里兰卡、越南等国,于5月28日到达上海,正式开始中国之行。北京是谢阁兰1909年中国之行中最钟爱的城市,6月12日,他到达北京
《百年旧痕——赵珩谈北京》 赵珩 口述审订 / 李昶伟 录音采写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5年9月版 内容简介: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但是在近现代的中国和北京却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旧日的生活场景,如今已是杳然无痕。《百年旧痕》的时间跨度大约是从辛亥以后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作者以亲闻、亲历追忆旧时风物,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饮食娱乐、社会工商、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收
颐和园霁清轩在谐趣园后面。过去,谐趣园常去,霁清轩却是望其门而不得入,甚至不知其名为霁清轩。忽闻霁清轩对公众开放,油然而生一窥全貌的念头,跃跃然不能久待。然而根据墨菲定律,越想去的地方,越难以顺利地实现,孟子也早就说过同样意思的话,“行拂乱其所为”。 第一次去看,是带着外孙一起去的,谁想到进了十七孔桥那个公园门,就是喧闹的冰场,小外孙眼巴巴地望着我要去滑冰车。没办法,只好先带他去滑冰车,等他滑够
1993年的一天,一个普通的傍晚,北京的上空出现了一个新的频率,一个叫作北京儿童台的广播节目诞生了。在这个全天候以孩子们为中心的广播中,每天都会给小朋友讲故事的“爱星满天”栏目,一下抓住了小听众的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每个晚上,我多了一件事情,就是手捧着我的小收音机,听好听的故事。慢慢地,我记住了每天这档节目的播出时间,记住了每个晚上的《爱星满天》,记住了那个声音亲切的小雨姐姐。”——这是孩子
古都掠影 胡同里的早晨 作者 周永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