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艺家:龚声,1939年5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960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现为江西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漆画艺术研究会理事,江西版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西漆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被中国版画家协会评为“中国优秀版画家”,并荣获鲁迅版画奖。 访谈人:寇 焱 寇焱(以下简称“寇”):龚老师,您好!首先想请您介绍一
龚声先生作为国内知名的版画家和漆画家,其作品在国内外备受推崇,先后在美国、意大利、日本、挪威、奥地利、加拿大等地展出。1999年,龚声荣获鲁迅版画奖,被中国版画家协会评为“中国优秀版画家”,漆画《竹乡》在日本展出时被收藏者以三百八十万日元高价收藏。江西电视台为其拍摄专题片《采撷+奉献=自我》,分别于1989年、1991年两度播出,反响强烈,并于1991年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出。2000年江西电视台
导语:金庸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宗师之一,为我们带来了《鹿鼎记》《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经典佳作,然而这些作品不仅呈现出类型文学的武侠与千古文人侠客梦的侠义情节,被不断翻拍,还作为叙事元素、梗进入了网络文学的“素材库”,已经成为一种“活的经典”。如今,探讨金庸新武侠经典与“IP繁殖”现象,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金庸现象和他的作品,也可以反观金庸在今天留下的余音和回响。本期的三篇文章,有的结合网络游戏中
自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内地,金庸的武林江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新世纪以来,新媒介传播形式促进金庸文学与网游、表情包、热梗、短视频等的再结合,广阔地进入大众群体中,“金庸”成为毋庸置疑的文化大IP。但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类改编客观上对金庸作品的文学性造成了冲击。本文将结合网络游戏中的金庸世界、作为艺术再生产资源的“金庸元素”,讨论深处泛娱乐化和文化工业语境中的金庸文学经典化问题。 一、网络游
英雄奇生、江湖夺宝、深山遇隐—金庸武侠小说里有这三个不可或缺的叙事元素。 金庸笔下的主角们大多出身奇绝。他们往往天资不够聪颖,却也总能得贵人相助,或是高人指点。习得一身武艺后,他们因为某些缘由步入江湖。随后,在一次次的夺宝纷争中,他们浮沉于义理、恩仇、江湖,以及人性的复杂:多少假仁假义、沽名钓誉之徒在宝物面前原形毕露,亦有许多心存大义、侠肝义胆之士仍能怀揣赤子之心。这种程式化的叙述元素贯穿金庸的
中国的侠义传统由来已久,秦汉以来,游侠豪杰名扬天下,聂政、荆轲、朱亥、郭解等刺客游侠荣登太史公史传之列;唐传奇中的《虬髯客传》已初具武侠小说雏形;明清两代,《水浒传》《三侠五义》等系列侠义公案小说流传民间。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侠文化”成为我们抹不掉的民族烙印。民国时期,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被看作现代武侠的发轫之作[1],此后,王度庐、还珠楼主等武侠小说家纷纷登场,奠定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
导语:作为一名书画艺术家,要获得世人的广泛认可,其自身必须具备高超艺术水平固然是第一位的,然而其所处的人文环境以及重要人物的大力宣扬也必不可少。石涛从当年“名不出扬州”(郑板桥语)到后来“石涛热”的形成,与李瑞清、曾熙、张大千的推波助澜至为相关。近代以来,外省籍书画家要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立足,更是需要师友、同人间的相互交流、举荐和提携。这也是为什么近代江西籍书画家纷纷走出江西,在北京、上海、南京
俞剑华在《七十五年来的国画》一文中描述民国1927—1937年十年期间上海的绘画风气时说: 自民国十六年(1927)至二十六年(1937)。这十年期间……上海方面,则于吴(昌硕)派消沉后,代之而起的是石涛、八大派的复兴时代。石涛、八大在“四王吴恽”时代,向不为人重视,亦且不为人所了解,自蜀人张善孖、张大千来上海后,极力推崇石涛、八大,搜求遗作,不遗余力。而大千天才横溢,每一命笔,超轶绝伦。于是,
吴宏,又称吴弘,字远度,号西江外史、西江竹史、西江上幕,为“金陵八家”之一。明代为抚州府金谿人,因1955年改县字“谿”为“溪”,故籍贯成为今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1]在吴宏作品中,经常出现“金谿吴宏写”“西江上幕吴宏” 的落款。可见吴宏对于自己的家乡是十分怀念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身为江西籍画家身份的认同。关于吴宏的生卒年也没有确切的记载,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中都有不同的说法,约为1615—1690年。
王云(1887—1934),字梦白,号彡道士、骂斋,祖籍江西丰城,出生于浙江衢州。他少年丧父,入钱庄当学徒。因钟爱丹青,常在夜里点烛描摹作品,后受到老板训斥而奔赴上海。1919年,王梦白离沪抵京,由陈师曾推荐,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国画系主任,此后便主要活动于北京。1929年,王梦白曾在东京、大阪两地举办个人画展,深受欢迎。日本人称他为中国画家第一,为他出版《王梦白画册》。[1]不幸的是,正值创作巅
编者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以“根脉”“根基”喻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期我们邀约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和实地访谈,写就了两篇有关赣南客家文化的访谈。赣南地区被誉为“客家摇篮”。客家作为一个民系形成于宋代,其文化丰富而悠久。这两篇访谈,分别介绍了赣南采茶戏与客家古文,对其发展、现状
访谈人:朝 颜 2019年,我申报的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传灯者》获批。该项目旨在挖掘赣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传承现状,走进非遗传承人的生活,见证时代变迁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变化,以及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状况。 作为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赣南采茶戏,自然在我的寻访之列。它是赣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俗称“茶灯戏”“灯子戏”,有“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美誉,发
访谈人:朝 颜 在赣南现有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中,客家古文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存在。它是一种以说唱古文故事而得名的传统艺术,形成于明末清初,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于都县的贡江镇、新陂乡、宽田乡、梓山镇、罗江乡、段屋乡等乡镇,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一种曾经广泛兴盛于民间的曲艺形式,如今尚在人世的说唱艺人屈指可数。他们皆年事已高,而愿意来学习这一门技艺的年轻人几
主持人语:对民族神话、史诗的重述与改写,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大流向,远有鲁迅的《故事新编》,近有新世纪之初重庆出版社策划推出的“重述神话”系列长篇小说,以及新近获茅盾文学奖的《本巴》等。至于神话元素、情节或思维进入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则比比皆是。“神话重述”,其焦点在于“重述”。“重述”是一种改写,这种改写既因为从史诗(神话)到小说的文类的改变,更因为现代生活对史诗(神话)时代的“总体性”
《本巴》是新疆作家刘亮程20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并于2023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可谓刘亮程小说创作的里程碑。《本巴》的写作,源于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启示和影响,在小说的扉页即写着“向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致敬”的字句。既然是致敬之作,自然与史诗有着深入的内在联系;但作为一个生活在非史诗年代而又有着鲜明创作个性追求的现代作家的作品,《本巴》又体现出卓然的独创性,人物、主题、风格等等都
刘亮程摘得了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这在新疆当代作家中是第一人。他坚守在新疆,固守在村庄,他的所有创作都与新疆大地密切相关,并通过文学创作寻找精神返乡的道路,为自己为读者筑造精神家园。刘亮程何以筑造精神家园?以何筑造精神家园?“文学者首先具有的是切实的地方体验,他的文学表达是当时当地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学的存在首先是一种个人路径,然后形成特定的地方路径,许许多多的地方路径,不断充实和调整着作
莫言是位富有“神话思维”的当代作家。作为民间大地之子,他自幼就受到民间神话故事的熏陶,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为他插上了想象之翼。莫言小说的神话特征令其充满了神奇灵动的色彩,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神话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1]。神话通常包含神灵、人类起源、宇宙等传说,通常具有象征性和神秘的元素,反映了特定文化的价
“中国好书”是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主办的大型图书推荐活动,以“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为评选宗旨,从全年出版的海量新书中遴选出近百种入围图书,进而对入围图书的思想高度、学术含量、艺术水准、社会影响和市场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最终评选出年度“中国好书”。 2013年,首届“中国好书”的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历经层层评审,每年入选年度“中国好书”的图书在三十种左右,分为主题出版
一 在南昌,真正值得让我称为“恩师”的,是洪亮、陈良运,还有吴源植。他们是在我的写作路上对我有过提携的人。文学未必改变了我的生活,但我的生活里,文学是必不可少的。我没有以文学为职业,没有在大学教文学,没有在作家协会专职工作,没有在文学刊物上班,也没有在文学院领过工资;虽然多年被聘为“专业作家”乃至“学科带头人”,但仍是业余的。我念念不忘在我文学之路的艰难与转折时期给过我帮助的恩师们,我在心里尊称
不错,我在浇洁的文字里读到了大睁的眼,惊讶的眼,探问的眼,或者说,追问的眼。 《活着让我惊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3年6月),这书名有些突兀,叫人不由得一个愣怔:为什么?难道,因为“火柴盒”样的万千之家藏有万千悲欢?因为“有思想的人,像五彩万花筒,总有一面能无意击中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爱与被爱之间小心翼翼地活着”?因为有“一个不会生育又有精神病的女人,能一辈子把自己所爱的人拢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