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筛选适宜豫南罗山县稻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以丰两优四号为对照(CK),对两优2189、干两优九丝苗等8个杂交籼稻品种进行区域试验,鉴定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等特征特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32~138 d,差异不明显。农艺性状方面,株高在127.0~148.0 cm,以糯优962最高,其他品种均在130 cm左右;结实率在76.3%~90.2%;千粒重在22.9~28.8 g。产
摘要 本文介绍了巧两优晶香丝占的选育过程,并对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巧两优晶香丝占是以喜08S为母本,晶香丝占为父本,经过系统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和中抗稻瘟病等特点。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药剂浸种和适量播种;适期移栽;施足底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水稻移栽后5~7 d,选择适宜药剂进行化学除草;适期适
摘要 为加快安徽和县小麦高质量生产,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对宁麦13、镇麦15等10个品种进行展示示范试验,以宁麦13为对照,综合考察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等特征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全生育期在200~212 d。农艺性状方面,株高在73.3~87.4 cm,穗长在6.8~10.4 cm,每穗粒数在33.6~39.8粒,千粒重在36.1~43.8 g,有效穗数在424.5万~
摘要 本文结合昱香两优香丝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示范种植表现,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全生育期适中、抗病性较强、有效穗多、产量高且米质优,适宜在研究区作双季晚稻推广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肥力好、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秧田,适时浸种催芽,培育壮秧;秧龄15~18 d时适时移栽,合理密植;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浅水立苗、薄水分蘖,立苗后干湿交替灌溉,收割前5~7 d断水;适期适药防除
摘要 为探究移栽密度对雪茄烟品质的影响,以雪茄品种‘CX-14’为供试材料,设置CK(株距40 cm,21 750株/hm2)、T1(株距30 cm,17 400株/hm2)、T2(株距35 cm,19 320株/hm2)、T3(株距45 cm,24 855株/hm2)和T4(株距50 cm,28 995株/hm2)5个移栽密度处理,研究各处理烟株生育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含量和经济效益等。结果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福建邵武烟区的烟叶质量,以‘翠碧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以移栽前土壤为对照(CK),研究不同用量的高碳基土壤修复肥(0、225、450、675和900 kg/hm2,分别对应T0、T1、T2、T3和T4)对烤烟株高等农艺性状、赤星病等病害发生情况、土壤pH等土壤化学指标和总糖等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方面,高碳基土壤修复肥能促进上部叶的开片。病害发生方
摘要 林下养鸡是一项林下经济创新农作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生产实际,综述了林下养鸡对林草、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昆虫种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林下养鸡模式中,鸡粪作为一种绿色有机肥料,可有效增加经济收益;但该模式也存在破坏植物生长、降低植物多样性等缺点。当林下鸡的密度得到合理控制时,有利于保持土壤良好的通气性与透水性;但鸡群高密度、长时间
摘要 土鸡因其肉质鲜爽,营养价值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从鸡场建设、品种选择、育雏和育成鸡的养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安徽黄山地区土鸡养殖技术,并分析其实际生产中的养殖效益,提出相应措施。土鸡养殖过程中,宜选取地势较高的位置建立鸡场,确保交通便利,远离居民区,并保证水源充足等。品种方面,宜选择成年体重在2 kg左右且胫长的品种。育雏阶段需提前备好育雏室,结合育雏的数量和养殖规模等配置相关设施;育雏过
摘要 基于生产实际,本文分析了辽西北地区黑果腺肋花楸的生态习性,并总结了其标准化播种育苗技术。该树种是集食用、药用和园林绿化等为一体的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寒性。播种育苗技术包括选择枝条健壮、果实均匀的树木采种,对种皮进行脱蜡处理,采用混沙层积法处理种子,注重整地施肥,选择合适的作畦方式,播种前对播种床进行喷淋消毒等。合理运用播种育苗技术有利于黑果腺肋花楸生产和管理,在短时间内能获得大量优质
摘要 为探究播种方式对大别山区丹桂的育苗效果,本试验采用样方调查法,分析了试验地采用春播与秋播的苗木出芽率和苗高等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秋播较春播优势明显,良种壮苗率显著提高。秋播种子较春播早10 d出芽,播种70 d后发芽率达93%,较春播提高17个百分点;一年生秋播苗株高、地径较春播苗分别增长25.8%和40.0%。本文为丹桂在高海拔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丹桂;播种育苗;秋播;
摘要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背景下,林业技术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本文分析了当前林业技术融合发展中需重点关注的环节,并探索其融合发展策略。其融合发展中需重点关注技术更新及普及难度较大、应用成本较高、文化和知识的传承局限、经济效益略低和气候变化等。基于此,提出通过加强基础培训、进阶培训等系统化技术培训来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建立知识更新机制,确保新技术有效融入林业实践;提供专项
摘要 本文基于文献回顾,综述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草毡层的剥离机制,讨论了草毡层的生态功能,指出草毡层恢复是治理草地退化的关键。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毡层是由活/死根、腐殖质组成的特殊表土层,具有水源涵养、碳源固定、养分循环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等核心生态功能。草毡层的剥蚀过程受气候暖干化、冻融循环、放牧压力、鼠害及人类活动等多因素驱动,表现为正常发育、增厚、坍塌到脱落的退化序列。草毡层破裂导致
摘要 为评价安徽黄山市枇杷种植区域生态适宜性,选取研究区“三潭枇杷”核心产区的典型环境特征和土壤立地条件作为指标,构建包含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关键指标的多维适宜性评价体系;基于该体系对现有枇杷种植区域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在非枇杷种植区域内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枇杷高度适宜区面积570.9 hm2,占枇杷园总面积的50%以上,中度适宜区面积449.0 hm2,占枇杷园总面积的40%
摘要 为筛选出产孢量高、致病力强以及遗传稳定的球孢白僵菌突变菌株以及适宜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本研究将球孢白僵菌孢子菌悬液置于紫外灯下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菌落直径和面积大、单位面积产孢量高以及对小菜蛾毒力强的突变菌株;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筛选出的突变菌株进行固态发酵工艺优化。结果表明,S2突变菌株的产孢量是原始菌株的3.05倍,其校正死亡率和半致死时间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8.7%和缩短了1
摘要 本文综合文献回顾与实践应用,对生物农药的定义、分类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在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土壤改良等农业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促进其在农业种植领域推广应用的策略。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其分类涵盖了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等多种类型。目前,生物农药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及土壤改良等方面
摘要 为掌握油菜田杂草的发生动态情况,本研究分别于2019年和2024年对安徽怀宁县油菜田杂草进行调查,统计其种类与发生数量,分析其平均密度、相对频度、相对多度及危害等级占比等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菜田杂草群落以日本看麦娘、看麦娘、菵草、早熟禾、繁缕、牛繁缕、婆婆纳、猪殃殃等为主,且其平均密度、相对频度、相对多度和危害等级占比相对较高。牛繁缕、稻槎菜、野老鹳草、大巢菜发生为害逐渐加重,其转变为
摘要 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中白蚁侵害种类及其危害性,探讨水利工程中白蚁滋生原因,并提出防治策略。水利工程中白蚁侵害种类主要分布于土白蚁属(Odontotermers)和大白蚁属(Macrotermers),为害种类主要有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和海南土白蚁(Odontotermers hainanensis)
摘要 烟草甲是烟叶加工和卷烟生产上常见的害虫,为掌握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特性,针对不同的场景采取适宜的防控措施,本文综述了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性、监测手段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烟草甲在不同地区的繁殖代数和活跃高峰期有所不同,南方地区为害程度高于北方地区,上等烟为害程度高于下等烟;虫情监测方法有基于诱捕器的人工统计、图像识别以及电子鼻监测;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3种
摘要 为制订打叶复烤非烟物质控制技术规程,本试验对8家复烤企业设备除杂、人工除杂两种方式剔除的非烟物质进行数量和类别的分析。结果表明,设备、人工剔除的非烟物质重量占投料量的比例分别为7.11×10-6和8.09×10-6,金属探测仪、光电除杂机、风分除杂机对一类非烟物质的剔除占比相对较高,光电除杂剔后输送带、铺叶工位、烟叶挑选和叶片复烤后工位剔除一类非烟物质占比相对较高。累计剔除的非烟物质主要为
摘要 本文对咖啡副产品咖啡渣的理化特性以及资源再利用潜力进行了综述。咖啡渣富含有机质、碳、氮、磷和钾等营养元素,其多孔性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方面,咖啡渣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调节土壤pH。肥料应用方面,咖啡渣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其缓释效应为作物提供了稳定而持久的营养,有助于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挥发,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咖啡渣资源再利用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带来的环境
摘要 为保护草珊瑚资源,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在杉木林分间伐后仿野生种植草珊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杉木林下草珊瑚种植关键技术体系,包括适生条件、种苗培育、林地准备、林下栽植、栽后管理和采收等环节。适生条件方面,草珊瑚喜温暖湿润环境、忌强光直射,喜林内漫射光。种苗培育方面,生产上多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进行种苗培育,种子繁殖过程包括种子采集与处理、苗床准备、播种和苗圃管理;扦插繁殖包括
摘要 本文从气候条件、气候稳定性、地理条件和土壤条件4个方面分析了山西恒山地区黄芪生长的环境适宜性,并从种子选育、种植时间和种植方法等方面总结了其种植管理技术。恒山地区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适宜和光照资源丰富,极端天气较少以及土壤疏松,较适宜黄芪生长发育。为提高该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一系列栽培管理措施,包括选用籽粒饱满且无霉变、虫蛀的种子,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及时除草和注意病虫害防治等
摘要 为探索党参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特征特性,本研究以采集的党参根和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分离筛选PGPR,对其菌株的固氮、解钾等特性进行研究;并从中挑选出菌群明显、生长较快的菌株,分析其对党参出苗率、株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党参根际分离出解钾菌8株,固氮菌7株,溶无机磷菌6株,溶有机磷菌2株,共计23株PGPR;分布主要集中在根系表面,根际次之,根内
摘要 为探究盐胁迫对玉簪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玉簪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盆栽培养14 d后,以清水处理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25%、0.50%和0.75%)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玉簪幼苗CAT、SOD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APX活性则呈下降趋
摘要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作物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本文量化分析了安徽明光市绿豆生长期内的光、温、水等气候因子对作物品质形成的贡献度,基于气象条件采用分层打分法建立绿豆气候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该地光温条件适宜,有利于明绿1号绿豆播种、发芽生长;有一定的高温热害,不利于绿豆授粉、结荚,影响结实率。根据明光绿豆气候品质模型,结合生长发育期的气象条件,明光涧溪长城家庭农场绿豆气候品质认
摘要 为提高安徽砀山县台风暴雨预报能力,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利用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高空实况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数值预报资料等,对2024年9月17—18日台风“贝碧嘉”影响下的大暴雨天气实况、大气环流背景及天气形势、单站探空和物理量场、雷达回波演变特征、数值预报检验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台风倒
摘要 为推动大健康理念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析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过程性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学现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实践。具体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在理论部分融入大健康理念,在实践部分加入创新性、模块化实验教学,并丰富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融入任务驱动教学、主题讲座等教学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体系,包括实习表现、采集药用植物数目和分类、制作腊叶标本、植物种类识
摘要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户外实践及综合考核等方面对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改革措施。具体包括优化教学形式,采用线上线下、虚拟仿真等教学形式,增强师生互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拓展户外实践课堂,让学生在暑期利用电子设备采集家乡户外植物的完整形态信息、压制植物标本等,维护生态系统;采
摘要 为提高茶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对茶树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面临的挑战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案。具体包括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融入学科发展前沿,在专业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凝练新的知识点;创新教学模式,以竞赛促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开展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合一的多元学习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融入思政元素,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
摘要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园林规划设计人才,基于“互联网+”混合式协作学习(BCL)模式,对其应用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并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思路设计包括小组协作、翻转课堂、科研训练等。改革实践包括优化教学环节,以“指导—学习—评价—成果”为主线,将教学环节进行有机衔接;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高阶应用能力;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
摘要 为提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质量,对蔬菜栽培学(含设施园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形式、实验和实习实训、思政元素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该教学体系加以实践。具体来说,细化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蔬菜播种、育苗和田间管理技术等。优化教学内容,将蔬菜栽培学、设施园艺两门课程有关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其更具针对性。整合师资力量,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增加专业教材,丰富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村庄规划布局需重点关注的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村庄规划优化策略;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村庄规划布局优化的实践路径。经实地调研发现,村庄规划布局在突出乡村文化特色、增强乡村建设实践性、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基于此,提出突显乡村特色文化,契合和美乡村建设目标,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优化规划布局,实施上位规划并构建评价长效机制等策略。以安徽
摘要 本文结合苏北地区紫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该产业需重点关注的环节,并提出推动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策略。紫苏是苏北地区农业特色产业之一,主要种植的紫苏品种为青叶紫苏,以鲜叶直接出口为主。近年来,该地区紫苏种植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病虫害、土壤质量、设施设备和产品精深加工等环节。基于此,探索了其病虫害防治方案优化、土壤状态和质量改善、设施设备改进、相关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策略,以推进紫苏专业化、规模化和
摘要 茶叶是安徽省太湖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本文分析了研究区茶产业在茶园基地条件、茶产品加工、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建设、资源利用开发5个方面的现状,并提出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对策。具体来说,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夯实茶园基地建设;加强清洁化初制茶厂建设,发展综合区域加工厂、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茶产品加工水平;提高从业者专业技能与素养、满足茶叶经营主体用工需求,壮大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