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压力性损伤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不能很好地预防和治疗,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菌血症,危及患者生命。中医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常见方法有局部外敷、全身用药、非药物疗法、中医护理干预等,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通过检索近5年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的中医治疗与预防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 + 侧入路胭窝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手术患者阻滞起效和完善时间的影响。方法以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在医院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 + 侧入路胭窝坐骨神经阻滞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选择其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体征指标(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后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快,持续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麻醉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94% ,低于对照组的 14.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下肢手术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股神经 + 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体征指标平稳,不易出现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片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以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7.30% ,高于对照组的 81.08%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孟鲁司特钠片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缓解疾病症状,改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HL-SAP)患者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fiItrationplasmapheresis,DF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HL-SAP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DFPP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和淀粉酶水平、治疗时间、生化指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总淀粉酶(AMY)、胰淀粉酶(P-AM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血脂及淀粉酶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hs-CRP、WBC、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并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时间、禁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FPP能够有效降低HL-SAP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炎症反应,缩短治疗周期及住院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治疗面部抗衰中使用富外泌体胶原和富血小板血浆(PR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门诊收治的63例面部抗衰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年龄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PRP治疗,观察组接受富外泌体胶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情况、皱纹严重程度、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弹性、水分、暗斑、毛孔、皱纹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弹性、水分评分均升高,暗斑、毛孔、皱纹严重程度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皮肤弹性、水分、暗斑、毛孔、皱纹严重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在治疗面部抗衰中使用富外泌体胶原和PRP均能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与脸部皱纹,富外泌体胶原使用效果更佳,满意度更高。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撤针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扬州市中医院肠道菌群失调型慢性腹泻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均衡可比的原则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擀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肠道功能指标。结果采用擀针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0.00%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6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等肠道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均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P<0.05) )。结论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腹泻患者在治疗时,使用撤针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以降低肠道功能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摘要】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中药熏洗联合芳香疗法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8月一2025年6月南京市中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子午流注为基础的中药熏洗联合芳香疗法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水平和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干预后癌因性疲乏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子午流注中药熏洗联合芳香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及其睡眠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究多感官刺激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4-1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视、听、触、嗅的多感官刺激及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肌力评分、ICU-AW的发生率、ICU活动量表(IMS)、机械通气时长及住院时长。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MRC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MRC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ICU-AW发生率为 33.33% ,低于对照组的 55.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患者IM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机械通气时长、ICU天数及总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通过多感官刺激联合早期康复护理预防ICU患者获得性衰弱,能够改善患者四肢肌力,缓解患者呼吸肌的疲劳,降低ICU-AW发生率,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10月在医院康复中心进行锻炼的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病程、偏瘫位置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跌倒风险、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康复干预前的平衡能力、跌倒风险、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平衡能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而跌倒风险评分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平衡能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跌倒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对于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及降低跌倒风险具有一定效果,且可促使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口服靶向药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12月接受介入疗法且需口服靶向药维持治疗的104例肝癌患者,按组间基线特征匹配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 94.23% )高于对照组( 80.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肝癌介入患者的口服靶向药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
【摘要】目的分析眩晕综合征患者协同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于医院住院诊治的眩晕综合征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n=36 )和观察组( ?n=37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眩晕、眼震、不平衡感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量表中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SCL-90量表中的各项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该量表中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职能、活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眩晕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健康与病情转归均有积极影响,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照顾者激活理论的指导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8月-2025年2月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的基础上,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照顾者激活理论的系统性指导干预。比较两组照护者干预前后家庭照护能力评估量表(FCTI)、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的变化。结果实施指导干预后,两组照护者的FCTI各维度(适应照顾角色、应变以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评估家人与社区资源、调整生活满足照顾需求)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但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组照护者ZBI总分均降低,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照护者HADS各维度(焦虑维度、抑郁维度)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照顾者激活理论的指导干预可有效提升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能力,缓解其心理负担和负性情绪。
【摘要】目的探讨情绪ABC理论指导的叙事心理护理对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5年5月宝鸡市金台医院肾病内分泌科门诊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情绪ABC 理论的叙事心理护理,干预周期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0 )]、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PG、 2hPG , HbA10 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SDSCA评分、DMSES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 94.00% )高于对照组( 7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情绪ABC理论指导的叙事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与电动起立床联合锻炼对基层医院长期卧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医院收治的68例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的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与电动起立床联合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肢体肌力,以及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后4周、8周,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逐渐升高,但观察组各观察时点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康复护理干预后8周,两组患者SSA、上肢肢体肌力、下肢肢体肌力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对康复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吞咽功能与电动起立床联合锻炼可有效增强基层医院长期卧床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吞咽功能与肢体肌力,促进肢体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估宁夏地区医务人员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essential newborncare,EENC)推广中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期间,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5市11个县区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产科和儿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医院级别、职称及其他因素对 EENC知识、信念及行为的影响。结果420人知识、信念、行为平均得分为 15.51±3.34 分、 18.80±1.99 分和17.42±4.25 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知识维度上,职称、所在医院是否开展核心技术1项及以上,以及是否了解 EENC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是医务人员EENC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信念维度上,是否了解EENC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是医务人员EENC信念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在行为维度上,所在医院是否开展核心技术1项及以上、是否建立EENC管理架构及明确职责,以及是否了解EENC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是医务人员EENC行为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尽管医务人员在知识和信念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但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资源和管理体系较薄弱的基层医疗机构中为有效推广EENC,应优先加强对低级别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优化管理架构和政策支持,并加强宣传与交流平台的建设,以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EENC的全面实施。
【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式问题式学习(PBL)教学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10月的60名肿瘤科护理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案,观察组采用MDT教学模式联合案例式PBL教学。两组学生实习期均为6个月,实习结束后对比成绩评定、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教学效果评分及教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DT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式PBL教学能够提升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联合“五育并举”培养方案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8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实习的80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培养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实施“OBE理念 + 五育并举”培养方案。比较两组护生入科及出科时的理论知识考核得分、操作技能考核得分,以及通过护士人文素养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培训前,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人文素养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培训后,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得分、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人文素养各维度(文化知识与审美、人际互动、责任、心理、沟通、支持维护)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OBE理念 + 五育并举”培养方案能有效提升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及人文素养水平,优于传统常规培养方案。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腰椎骨髓脂肪含量及水含量。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5年3月在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糖尿病组),同期选取46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腰椎骨髓脂肪含量及水含量的磁共振定量变化。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及血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 (P<0.05) ,而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脂肪及肌肉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0.05) 。糖尿病组患者腰椎 L1~L3 脂肪成像脂肪信号值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 (P<0.05) ),而糖尿病组患者腰椎 L1~L4 水成像水信号值低于非糖尿病组患者( ?P<0. 05 )。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腰椎脂肪成像脂肪信号值较高,而水成像水信号值较低。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状、代际情感支持与老年人医疗决策能力之间的关系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方法于2024年12月-2025年2月招募18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代际情感支持的测量和老年焦虑量表进行调查,并完成医疗决策任务。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症状及代际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代际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医疗决策能力有显著影响1 (P<0.05) );并且抑郁症状与医疗决策能力呈显著负相关 (r=-0.29,P<0.05) ,代际情感支持与医疗决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r=0.32,P<0.05)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代际情感支持及抑郁症状 × 代际情感支持的交互项对老年人医疗决策能力有影响 (P<0.05) ),代际情感支持越高,老年人医疗决策能力越强,并且可以降低抑郁症状对老年人医疗决策能力的干扰作用,具有调节效应。结论代际情感支持是有效缓解抑郁对老年人医疗决策能力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并可降低抑郁症状对老年人医疗决策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加帽蛋白(CapG)、轴抑制蛋白2(AXIN2)表达水平与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采集胃癌患者的CapG和AXIN2的mRNA表达数据及完整的临床资料,以患者生存状况为预后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apG和AXIN2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01例符合条件的胃癌患者数据。单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CapG高表达和AXIN2高表达均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 ?P<0.05? )。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在调整了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和病理分期等因素的影响后,CapG表达和AXIN2表达水平仍然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 (P<0.05) ;CapG和AXIN2高表达的患者,死亡的风险增大。CapG与AXIN2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无交互作用( P>0.05 )。结论CapG表达和AXIN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CapG和AXIN2高表达的患者死亡的风险增大。提示两者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有效分子标志物。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措施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一2023年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PSQI)、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SF-36)。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后,睡眠质量各项(睡眠潜伏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4个方面(精神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56.67% )较观察组( 90.00%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摘要】“少阳为枢”源自《素问》,核心是少阳(胆经、胆腑、三焦经)作为三阳枢纽,主气机升降出入以维持人体代谢。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上升,西医以指标异常、胰岛素抵抗为关键,中医属“肥胖”“消渴”等范畴,病因涉先天、饮食等,病机为虚实夹杂。从该理论看,胆经、胆腑、三焦经均影响代谢相关功能,手足少阳协同调控气机。论治以“和”为原则,采用疏肝健脾、清解郁火、畅通三焦等法(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临床可改善代谢指标。综上,“少阳为枢”为代谢综合征中医调控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摘要】分析2023年医院收治的1例颅骨骨肉瘤多发转移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涵盖化疗前、中、后的心理、饮食、疼痛干预及并发症预防等内容,并关注患者家属情绪。结果显示,患者经20天治疗及护理后生命体征平稳,心态良好,无明显并发症,顺利出院且随访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