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随着六月的到来,我们迎来了本年度摄影专辑的第二期。 本期的人物栏目,我们专访了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项“金像奖”的获得者彭香忠,他被誉为“光怪摄影家”,擅长用光作为摄影之笔,描绘出与众不同的摄影图像。他说:“我通过镜头捕捉世界,以光影、色彩和构图为语言,表达我的观察、理解和情感。每一张照片都是我的创作,都是我对贵州的独特解读。” 在荟萃栏目,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贵州黔东南,作为全国苗族侗族
在光影交织的世界里,每一位摄影家都是独特的艺术家,他们用镜头捕捉这个世界的每一刻美好。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彭香忠教授,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摄影这门艺术的魅力。 贵州画报:彭老师您好,您从事摄影六十年了,您是如何走上摄影这条道路的,对您有怎样的意义呢? 彭香忠:摄影是我人生中的一大热爱和追求。这六十年的摄影旅程,对我而言是无尽的探索与发现。 早年就读于贵阳师范学
黄岗侗寨位于从江县和黎平县交界处的双江乡,距离从江县33公里,是一个藏在山中的侗寨,这里的侗族大歌、民俗、风光都享誉世界。黄岗村侗族风情浓郁,文化情韵原汁原味,侗族大歌源远流长。“饭养身、歌养心”是该村人的口头禅,全村上下,小到学语孩童,大至耄耋老人均会唱歌,均能唱歌。他们还有独特的建筑文化、特色美食、人文风情。 村内禾晾林立,屋舍俨然,鼓楼参天,花桥飞架。小溪流水淙淙,村边古木掩映,房屋、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农人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农耕智慧无处不在。贵州省从江县,侗族、苗族和壮族聚居的山区,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近百种原始的糯稻。远离现代文明的喧嚣,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点缀在大山深处。 大山里的道路曲折蜿蜒,散落在大山里的苗寨更是星罗棋布,有的在河边,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曾经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但山区峡谷的特殊结构也为世界级桥梁落户贵州提供了广阔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交通先行,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村组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运”“市市通高铁”,民用航空机场市(州)全覆盖,实现了从“西南地理枢纽”到“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历史性跨越。在贵州省交通发展历程中,“万桥飞架”成为最亮丽的一张名片,体现了贵州特色,彰